3长安乡云阳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汉元年冬对咸阳老秦人来说是灭顶的劫难。早先被征召在外或是闻风逃了的且好,此时或许还留得命在,余者……一多半都丧生在那场叫人肝胆惧丧的屠杀中了。

    咸阳大火三月未绝,楼台宫阙尽付一炬,盛之以极的秦都在那之后留下的只有满城墟烬。

    “咸阳?”奴奴抬眼望向自家母亲,声音中微带疑惑。这是她没听过的新词儿。

    媚看着远处能瞧见的一片宫殿废墟,摸摸女儿脑袋:“嗯,咸阳,那是故秦都城。”

    一个故字,道尽了盛衰相易、世事无常,也翻转了不知多少人的命运。

    媚其实曾去过几次咸阳城,是新嫁时良人带她去的。初时那段时光应该是她这一辈子迄今最快活的时候,她也只在那时会满心依赖期待的将奴奴父亲视为良人。

    后来??

    后来就再不愿提起忆及。

    “故秦?那现在呢?”

    奴奴稚声的一句问话将媚不觉走偏的思绪引了回来,也没深想女儿怎知故字的意思,她撇开因近故乡而缠绕上来的那一点晦暗心绪,道:“现在是汉了。”

    秦与汉,原该是完全陌生的字眼,奴奴却觉满心亲近,好像是天然植在骨血里的亲昵。

    “那这儿离咱家还远吗?”

    这一回没待媚说话,信田阿母已笑了:“不远了,过咸阳转支流到杜县,再走上一程就能到了。”

    又扬声与撑船的老翁道:“船翁,我们要往杜县长安乡去,劳烦送我们到离那儿最近的渡口。”

    “好说。”船翁笑着应下,“是长安乡哪里?我看看可能送你们到更近处。”

    “南山脚下云阳里。”

    船翁是老船人了,对这一带显然颇熟悉,闻言哟一声:“那下船还有好长一程路要走。”

    这好长一程就叫奴奴吃足了苦头。

    獾儿小,还能由阿母抱着,奴奴就只能扯着母亲的衣裳努力迈着她那疼得灌铅也似的小短腿。什么庄子外的风光,都没兴致看了,脚迈得一步比一步沉,脚丫子疼得她瘪着嘴硬憋住了才没哭。

    好在信田的幺妹是信田背着,信田阿母管照自家孩子之余见奴奴瘪着嘴眼泪要落不落的样儿,中途抱了她两程。媚也疼女儿,期间叫獾儿自己走一走,抱了奴奴几段。

    就这般,云阳里在望时也已经是日头偏西的时候了。

    陈忠出船资让三家人一起搭船回来,三家人送媚母女三人到云阳里,这是媚一早去会同几家同行时就说好的。如今将人送到通往云阳里的岔道口,三家人才匆匆作别。

    奴奴脚痛得恨不能当下就一屁股坐地上去,信田和豹那六个小孩儿这会儿也早蔫得不成了,相伴三年的小伙伴们连作别都顾不上,就由各自阿母牵着离开。好在信田与豹家所在的聚落听说原就离云阳里不甚远,是奴奴外大父母家所在的里,以后要相见也不难。

    媚放下獾儿,让獾儿自己跟着走,自己半蹲下来要抱奴奴。奴奴看看母亲背后的大竹篓,心想自己只自个儿走都这样累,阿母还又要背着东西,又要抱着獾儿或背着她,不知比她要累多少,不定脚比她的还疼,便摇了摇头,揉揉自个小腿肚儿:“我还能走。”她看看前头那夯土泥墙围住的地方:“阿母,我们家就在那里边吗?”

    媚只觉这孩子懂事得叫人心疼。事实上她也确实没力气了,拎着一小袋粮再背个三岁的孩子赶路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媚现在不是腿脚疼痛,是一双手疼得根本抬不起来了,这一路全靠咬牙强撑着。

    “是,那是云阳里,咱们家就在里中,马上就到了。”

    奴奴对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