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榆荚钱(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媚看看眼前列肆,可不就是冷清吗?信田所见的热闹恐怕也是幼时之事了。三年前同样卖身为奴,今日随自家阿翁来上名籍的其中一个少女道:“米一斛万钱,马一匹百金,牛羊鸡豕都以粮食比价,有多少人吃用得起,自是冷清了。”
媚看向她,这少女家住里右,三四年前约莫只十一二岁。她不喜里右,无事少往那边走动,因而并不熟悉,也不知名字,便略了称呼问她:“你对这些市价很熟悉?”
少女摇头,“也称不上熟悉,我这些年都在后厨做杂工,仆妇们闲谈能听到些,今年偶尔能跟着灶上管采买的仆妇出门帮着提个篮,也亲见过。”
想她三年前被卖也不过为家中换得菽麦一石六斗,还不如市中两头豕价呢。
少女呼一口气,幸而出来了,如今又是良家子,再在主家呆下去十有八九就要被配了管牛牢的老奴,年岁都快赶上她阿翁了,想着就是后怕。
也不过闲话几句,就到了各家最紧需的食盐酱醋铺。走在最前头的妇人上前问盐价,那掌柜抬眼瞧铺门外这一大帮挑担推车的,也知什么情况了,圆墩墩的脸上扬起笑,道:“得看用什么钱。”
妇人犹犹豫豫摸了摸怀里的荷囊:“用汉半两什么价?用秦半两又什么价?”
掌柜的一听秦半两,脸上的笑意那叫一个和煦,笑容都真挚许多,笑吟吟道:“若用秦半两,八百三十三钱一石,八十三钱一斗,若买一升取九个钱,找荚钱八枚。若用汉半两,则需看成色才说得了价。”
这话一出,除了汉王入关就亡逃山泽未出过山的,都明白那掌柜话中意思。
询价的妇人取出荷囊,掏出一枚汉半两来递给掌柜,掌柜一入手,不需称量,仅凭经验便道:“荚钱,不足一铢,若都是这成色,以石一万二千钱计,一升一百二十钱,不过荚钱如今大多品质参差,所以钱数多的话还需称量。”
妇人脸上极难看,她身旁另一妇人也掏出一枚汉半两来:“掌柜的,您瞧瞧我这个。”
掌柜的入手瞧得倒稀奇:“这是头一批汉半两吧,瞧着倒是有三铢,若是都这成色,三千三百三十三钱一石,三十四钱一升。”
这后边几个人拿出钱来请掌柜掌眼,报出的竟都是不同的价,那些个汉半两大小不同、轻重不一,手中若是杂钱则需称重定价。
打从汉王入关就逃了出去,一直藏身深山不曾出过,并没见过汉半两的虞和荆媪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对诸事都好奇的奴奴也被那掌柜绕得一脸的懵。
媚想了想,取出自己的荷囊,从里边捡出七枚大小厚薄各不同的汉半两来,摊在掌心给几人瞧。
“汉元年,汉王以秦钱重难用令民间铸汉半两,钱文半两,比之秦半两的十二铢,汉半两实只有三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