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修订大明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胡惟庸自然是不愿意,可是看着朱元璋那笑里藏刀的眼神,他明白,这是朱元璋对自己的小惩大诫,因此只能同意。

    “臣遵命,多谢陛下厚爱!”

    胡惟庸无奈拱手。

    紧接着,朱元璋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早已准备好的龙椅。

    坐上龙椅后,朱元璋先是一愣,心中不由苦笑道:“在徐彦祖那酒店住久了,竟然觉得龙椅坐起来都没有酒店的床舒服。”

    随后,等到众人又一次行礼之后,朱元璋这才开口说道:“这一次,咱去了松阳县,见识到了一位旷世之才。”

    旷世之才?

    朱元璋对徐彦祖的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这也让众大臣议论纷纷。

    一个知县,如何能够当得起这等名头。

    不过未等众人开口,朱元璋便继续说道:“此人叫徐彦祖,或许你们对他不是很熟悉。但是说他的老师,你们想必就知道了,他的老师,乃是咱大明的诚意伯,刘伯温。”

    刘伯温这个名字一出口,包括胡惟庸在内的淮西勋贵不由脸色一变。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神色各异。

    要知道现如今刘伯温虽然已经**,但谁都不会小觑于他,

    更何况,刘伯温在回家养老之前,可是为淮西勋贵们狠狠的欺辱了一番。

    现如今刘伯温的弟子突然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还被朱元璋冠以旷世之名,这让胡惟庸等人心中不禁暗暗警惕起来。

    “这一次,咱在松阳县学到了很多。并且从中发现了国策上很多的不足,接下来咱就要开始整顿国策,其中,最先整顿的就是大明朝的律法!”

    朱元璋看向台下的官员,开口说道:

    “这一次,我从松阳县带回来了两本律法,分别是民事法和刑事法,上面将大小罪责做了十分清楚的划分,稍后三法司的官员回去之后,就能看到这两本书。”

    “其他的事情,等修订完了大明律之后再议。”

    一场朝会就到此结束。

    散朝后,朱元璋和朱标回到宫里。

    两人刚一落座,朱标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父皇,你刚才早朝时说的从松阳县带回来的两本律法现在何处?”

    看着朱标这猴急的样,朱元璋就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他招了招手,一旁的太监就连忙将两本册子呈了上来。

    “这就是你为父从松阳县带回来的律法,标儿你好生看看。”

    朱元璋将册子递了过去,神色无比满意,朱标这颗为国为民的心,是让他最为喜爱的。

    “多谢父皇。”

    朱标点点头,接过册子细细看了起来。

    才翻阅了几页,朱标的眼神就瞬间亮了起来。

    他指着其中几条律法对朱元璋兴奋的说道:

    “父皇你看这几条律法,在量刑上可谓是独树一帜,将大小罪责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样做,不仅刑罚分明,也会更加让人信服!”

    “还有这一条……”

    朱标越说越激动,到了后面,甚至每翻阅一页,都要和朱元璋兴高采烈说半天。

    不过很快朱标就意识到。

    他说了这么多,可以说每一条都将如今的大明律批的体无完肤,完全就没有给朱元璋这个修订大明律的人一个面子。

    “父皇,其实大明律也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两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

    末了,朱标硬着头皮夸了一句大明律。

    虽然在他看来现如今的大明律有很多过于严苛的地方,可在朱元璋的面前,总归是要留几分面子的。

    然而,朱元璋却毫不在意的摆摆手道:“标儿,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用顾及。”

    这才哪到哪,不过是亲生儿子吐槽一下大明律而已,还不至于让他生气。

    要知道他在徐彦祖那里受的气可比这严重多了,更何况,这大明律又不是他一个人修订的,就算要背锅,也不是他一个人背。

    朱标狐疑的看了朱元璋一眼,他感觉亲爹这去了松阳县一趟,不仅带回来了治国之策,就连这脾气也变好了。

    既然朱元璋不介意,那朱标也就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将现如今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