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京中贵女7(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 “况且朝廷夺爵降罪但旨意并未指向荣府二房,贾府今虽为庶民之列,却并未被明令没产,管事此言,未免言重。”王府管事被这般软中带锋的回话噎住,尴尬一笑,只道:“小的不过随口一问,朝廷旨意并不甚明,夫人恕罪。”
李纨前来见礼,又打点了茶水费,管事便自知不便久留,拱手回身去了。
黛玉终于能卫若兰一叙,忙将眼前收尾交予珠大奶奶和雪雁,请他移步荣禧堂一叙。
可卫若兰反倒站在原地沉吟不语。他目光扫向周围,又看向黛玉,低声唤来她与李纨,一同站在屋檐下的廊角。
他一字一句,缓缓道来,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解:“贾府出事那日,我与湘云都在园中作客,记得那道旨意下得极急,说的是贤德妃通敌叛国,褫夺爵位,搜检贾府,并问宁府与贾赦之罪,是否如此?”
李纨与黛玉对视一眼,道:“正是如此,卫公子怎忽提起此事?”
“若非二奶奶提起,我怕都未发现其中蹊跷。旨意既言贤德妃叛国,此乃抄家灭门的大罪,本应一并追查贾府,但为何贾政老爷并未被牵连,反因先前议亲之功被免?既如此,所谓‘抄家’一事,又从何说起?”他顿了顿,又道:“贾政老爷当时仍有实职,若真有罪,自应入大理寺或廷尉审讯,何至于当场被罢官、草草了事?”
黛玉垂眸沉思,缓缓说道:“老爷的官职,是因贾雨村攀附构陷而失。但如今老爷已经死了,追根究底也无益处。那日事发,我与宝玉和珠大奶奶亦只在园中听闻,并未亲见旨意……再说,那所谓‘贤德妃通敌’,也不过一纸皇命,至今无见实据。此中因由,谁又说得清呢。”
“蹊跷之处便在此,”卫若兰却不依不饶:“可事发时机,却是你与宝玉婚事前一日。况且并非贾府一家受难,缘何住在府中的薛家人当日便不见踪影,在官府眼皮底下走了呢?莫非是早有人通风报信?若说此事是冲着贾赦、宁府而来,尚且说得通;但若说是因贤德妃判敌如此惊变,却未免太过巧合。”
“怕是有人早盯上了贾府。”李纨被这么一说,脸色便有焦虑了:“之前老爷还在时,我们便想过元春之事事有蹊跷,只是贾府自顾不及,老爷太太又一蹶不振,才一直无人去探查此事……”
黛玉却轻轻摇了摇头,神情平静如水:“此事若真有隐情,旁人插手,未免更添枝节。冤屈,终究要由贾氏子孙亲自去洗。
说罢,她轻拍李纨手背,“我们身为女眷,保得一宅平安已是本分,贸然涉足朝局风浪,尤其中间若真有牵扯,怕是自保不能,反而自取灭亡。”
话虽温和,却分寸泾渭,既未否认其事有异,也不轻举妄动。
卫若兰见黛玉对真相意兴寥寥,甚至字字如冰,并无意深究,他只能叹息作罢。
他将湘云所托书信交予她,心中虽有不甘,也明白此是贾府家事再多试探亦无益。
临出门时,黛玉送至垂花门前,轻声道:“贾府有事后众人皆割席断交,甚至我的业师还落进下石。若非公子留府相助,只怕我早已是园子中的一捧白骨……来日若有回报之机,自不敢忘。”
卫若兰回头看了她一眼,眼中复杂,“皆是云儿所托。”
只一拱手,便匆匆离去。
李纨静立廊下,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府门外,转而低声问黛玉:“颦儿,我倒觉卫公子之言并非无据,贾府此番确有蹊跷。”
黛玉神却笃定:“叛国通敌,自古以来便是大罪,轻则流放,重则株连满门。此事却止于贾府私祸,可见背后之人定非庸碌之辈,才能在朝廷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