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京中贵女10(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自初雪落下后,便像掀开了冬的帷幕,雪一场接一场,连绵不绝。即便,十月刚刚过去。
大观园中冬麦尚露新芽、白菜已见菜包,斑斑点点的油菜田也还未尽凋零。
一个秋过去,婆子丫鬟们并没有白干,那些种着冬作物的田地,还有已经犁地盖肥的,如今用草料像被子一样盖起来,等着开春种植。
眼下气候骤冷,地头的活计暂歇,许多婆子和丫鬟便转而聚在院子里,专心编织床褥。
这算是黛玉的一项疏忽,毕竟这是她管家的第一个冬季,雪来得太早,一切叫人措手不及,便是那些老成的管事,也难免疏漏。
可贾府有工契在身的便有五百余人,虽比不过贾府鼎盛之时家仆千人之数,但过冬的床褥柴火仍是一项巨大的开支。
所幸,有旧物翻新之法,亦不乏巧手之人。
京中尸祸未平,许多宅院门户洞开,死者横陈,亲属逃散。义军命各坊收敛遗骸,打扫废屋。贾府奉命调派人手清除京中活尸、收敛尸首,自然便将这“清理”差事承了去。
于是,婆子带着街坊妇人进宅收殓,取走屋中旧被褥与衣物。虽说死者之物,再用总有避忌,可眼下是雪夜苦寒,还是活人要紧。
好在新朝已定下了闯王来年立春登基,这馊主意都是义军定下的章程,贾府不过依命行事罢了。
在黛玉看来,这不过只是一桩小小的差事,能替义军分忧,同时安置京中冗闲人口,何乐而不为?
城西被大火烧毁,大量的房屋倒塌,京中百业俱废。
便是为了新朝,化为焦土的城西还是需要重建。
正好义军除了打仗,最是擅长的便是工事。
太上皇还未让位时,沉迷参禅悟道,便是民间也多有人笃信这便改变命运多舛的唯一解法。
那时候川蜀还没有大旱,新安三省也没有大水,甚至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只是偶尔滋扰边境,朝廷的军队还未跟如今一样屡屡败退。
可寺庙建设不断,这些饱受徭役之苦的子民,或是他们的孩子,聚集起来,便是如今各地起事的义军。
官府库银早空如鼓,内廷更是力竭。若闯王要登九五之位,便不能只攻城略地,还要接下这“天下烂摊子”。
义军忙于修复城门,重建长安城西,甚至还要攻下更多的城池。
于是贾府,便顺理成章又让人意外的代替了官赈,接管了京城的济民之事。
京中两处粥棚,流民收容五坊,义仓账册日日递送,百姓口中贾府当家的林姑娘,已是城中救命菩萨。
不过这菩萨如今这为小孩的事烦心。
绛芸轩如今成为左丘梅教书的地方,专为贾兰与柳晏设的私塾。
只是这几日柳晏闭门不出甚至绝食抗议,气恼黛玉“与闯王暗通款曲”,自觉身为忠臣之后,不肯与“贰臣”同地相处。
虽然柳晏并不会影响黛玉的决定,但许是同为少时无依之人,黛玉还是心生愧疚。
但她确实无暇顾及,忙着联络上下、疏通商道、安顿流民。
今日听小红报府中诸事,听说了左先生雷霆手段将柳晏押去书房了,倒叫不知道如何与柳晏说话的黛玉,有了些许兴趣。
黛玉拨冗,从绛芸轩而过,见贾兰竟带着一群小童在那背三字经,还没来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