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曹操昏迷,夏侯?接盘,荀?想拉孙刘入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曹风车轱辘话的“折磨”下,郭嘉的脸色变来变去。

    他一会儿好奇的想张口询问,一会儿又犹豫的闭上了嘴巴。

    郭嘉心中有两个小人儿,正在进行一场激烈辩论赛。

    最终,他还是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重新躺回软榻上,闭上了眼睛。

    只是那微微颤抖的眼皮,和不时抽动的嘴角,出卖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书房里再次安静下来。

    曹风摇摇头,心想:“这家伙要是能把这份隐忍的劲头用在戒酒和不吃仙丹上,也不至于变成个病秧子。”

    将目光从郭嘉身上收回,继续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军报之中。

    这些军报来自各个战场,包括那些没有硝烟的谍战。

    上庸方面的战况最为胶着。

    荀攸虽然智计百出,谋略过人,但被困在守城战中,就像被束缚住手脚,完全发挥不出他应有的优势。

    而徐荣则采纳了沮授和田丰的计策,成功反制了曹仁的坚壁清野战术,以巧妙的策略挫败了敌军的锐气。

    这两人采取了对上庸城围而不攻的策略。

    先是攻占了房陵港这个战略要地,切断了曹仁从襄阳方向运输粮草的通道。

    接着,又联络文聘。让他又佯攻新野,实则绕路而行,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博望。这一连串的军事行动,彻底掐断了上庸城在北方的粮道。

    而徐荣自己这一边,则有张鲁从汉中源源不断运送来的粮草支援。

    汉中的粮仓储备充足,运输路线畅通无阻,完全保障了大军的后勤供给。

    这彻底将曹仁逼入了断粮的绝境。

    荀攸智谋再厉害,也不能凭空变出粮草来。

    他曾多次试图引诱徐荣主动攻城,想要借机设下埋伏。但徐荣不是当年骄傲自大的袁绍,他十分听从田丰和沮授的劝告,就是不中计。

    正如沮授对徐荣说的那样,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将军完全不必急躁冒进。

    曹风提笔蘸墨,在这份军报上做了批注:“田丰、沮授之策,深得我心。不急不躁,且看曹仁如何应对。大荣,闲来无事时,多给曹操写几分信。让他见识一下你的毒嘴。”

    徐荣真是年纪越大,嘴巴越毒。

    曹风甚至怀疑,徐荣舔一下嘴唇,说不定能把他自己都给毒死。

    另一份捷报是来自高览的。

    他已经通过暗道,成功攻占了下邳城这座战略要地,并且说服了张?归降。

    高览在军报中详细询问曹风该如何安置张?,以及下一步应该优先攻占哪座城池。这个问题很重要,关系到整个东线战场的战略布局。

    曹风沉思片刻,在这份军报上写下批注:

    “张?可为将军副将,此人佣兵巧变,可用。至于接下来的攻略方向,将军可从徐元直谋划。我们相距甚远,我无暇及时支援你们。

    切记,稳扎稳打,不可贪功冒进。

    风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只盼将军珍重自身。”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孙权明年可能会进攻合肥,将军要多加留意。战场形势变化很快,将军可以自己把握时机行动,不必事事都来请示我。”

    言语间,曹风给予了高览最大的信任。

    南边战线,张绣也送来了紧急军报。

    从字里行间能明显看出他有些焦虑不安。

    曹风能理解张绣的心情。

    毕竟他现在距离曹操的大本营最近,承受的压力最大。

    而且他现在做的事情,也确实让曹操很难受??他正在不断袭扰曹操的后方,就像一把尖刀抵在曹操的背上。

    曹风提笔写下回复:

    “师侄能助我,师叔很欣慰。你的老朋友正在赶去南皮的路上,有他在,可保你无忧。”

    写完后,他轻轻吹干墨迹。贾诩保命的手段,还是值得信任的。

    ……

    当曹风放下手中笔墨的时候,窗外的天色已经渐渐亮了起来。

    他揉了揉酸痛的肩膀,发现一旁的郭嘉还在呼呼大睡,只是睡姿不太优雅,时不时还会打鼾。

    曹风轻手轻脚地站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然后推开书房的门走了出去。

    外面下着大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让人看着就心情舒畅。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雪景让曹风想起了那个改变一切的夜晚??他跪在曹操书房外的那一晚。

    所有人的命运,都是从那一刻开始改变的。

    曹风望着白茫茫的雪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