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gogogo(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围棋社今天的人并不齐全,十来个人里除了秦玲玲是业余5段,还有一个男生在3段,另一人在1段。

    双蝉知道的宫博超并不在。

    其余的都是对围棋感兴趣的,还有跟着朋友一起来玩顺便就加入了围棋社随便学了一点的。

    历史老师:“那就你们仨,再来俩添头。”

    被喊到的添头:“???”

    “老师你过分了哦!”

    “老师这次一个冰淇淋不够了,得两个才能行!”

    师生关系融洽,这个形容词也只是一个玩笑,带着轻松氛围里的善意,故而并不存在挖苦奚落的意思。

    孩子们也嚷嚷着“必须收买我”。

    历史老师:“好的好的,下完棋我们就去买。”

    “耶!”

    “超棒!”

    “我想吃绿舌头。”

    “那我待会儿吃三色杯!”

    这群小孩子立刻陷入了对待会儿要吃的冰淇淋的期待里。

    一对五。

    桌子后面的五个人挨得很近,他们彼此对视,眼中是不尽的战意,也有好玩。

    “请指教!”

    “请指教!”

    清脆的声音在室内回响,伴着窗外的蝉鸣,在日渐升温的五月腾空而上。

    双蝉执白后行。

    ?

    秦玲玲属于均衡流棋手,正以其来培养自己的大局观,但由于计算力、心理素质、创造力等因素,目前来讲尚未找到细分的风格。

    围棋有很多不同的风格,双蝉的攻杀型、现今更主流的均衡派、以及实地派、外势派等等。

    非常多。

    与书法一样,楷书分类之下,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各有筋骨,自成一派。

    不同的人因自己的性格、计算能力和战略偏好,会在学习和下棋的过程里,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棋风。

    譬如双蝉,她是注重外势的直线攻杀型,栾琛则是多会选择结合实地与外势,也有人更偏向实地。

    这样一来,哪怕同是攻杀棋手,实则大家的差异化也极为明显。

    故而,在布局阶段的选择也各有不同。

    同时,执黑或执白、让子或让先,这些都会影响到外势还是实地的选择。

    双蝉也可以平衡外势和实地,来构建属于她的围棋天地;

    若需要,她也能做实地转换型攻杀。

    只是,以外势为攻杀支点,对她来说得心应手一些。

    秦玲玲的下法很符合老师的教导,黑1星位+黑3小目,之后走的是三线拆边。

    一个明晃晃的迷你中国流。

    双蝉知道这个!

    她最近几天学了超级多的新知识,昨天晚上还在研究中国流和迷你中国流这两个定式,另外对复杂变化的妖刀定式、大雪崩定式非常感兴趣。

    围棋非常好玩,它的复杂让人瞠目结舌,能见到新的变化、难以简化的复杂定式,让双蝉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了无边无际的棋盘上。

    迷你中国流是围棋的一个布局定式。

    所谓定式,就是经过前人的验证与认可,在局部战斗中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着法序列。[1]

    在前人的检验之上,结果具有可预测性且相对对等,能够避免计算带来的认知超载。[2]

    毕竟,361个交叉点的组合是无数种可能,如果没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和着法,那么,局面会从一开始就失控。

    也可以将定式理解为,对弈双方为了最高效率所做出的共同妥协。

    之所以被遵循,是历代围棋高手的智慧结晶之下,以棋局胜负来表明的价值。

    就像是物理题里的“光滑小球”,世界上不存在这种东西,哪怕有也是在某些高等级的实验室里,但学生的考试卷上就随随便便都有。

    假设它存在,从而去设立题目得到答案,这是大家的约定俗成。

    迷你中国流是从中国流定式上演变而来的,后者也叫“桥梁式布局”。

    早期,由中国棋院的创始者以及第一任院长陈祖德先生,联合众多围棋高手,为了对抗日本棋手而不断精进形成的。

    后来,中国流布局成为了人人效仿的一种布局方式。

    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流又被各国棋手创新,诞生了高中国流、迷你中国流等等。

    秦玲玲选择的迷你中国流,比传统中国流更注重实地平衡,她知道了双蝉的风格,所以要快速地展开右翼,兼顾边角实地与中腹潜力。

    双蝉的白棋走左上二连星。

    秦玲玲选择稳健守角,避免与其激战。

    但白棋的策略是高位挂角,制造复杂变化,从而在左边快速展开,引诱黑棋打入。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