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收支(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我早说过,让里民轮流担任邻长,但不给钱,本质上也是一种税。”谱口冲唐家大屋,杨文煊听了刘今钰讲述,并不意外。
“准确地说,是各邻轮流承担的徭役,与大明的里甲正役并无实质区别。
“当然,宗族也是大问题。若让小姓做邻长、里魁,很多大姓的人不会听话,甚至故意对抗。
“若让大姓做,欺负外姓都算小事,就怕有人成了土皇帝,以后我们派下的人也得看他脸色。”
何起蛟似懂非懂,刘今钰欲言又止。
见刘今钰面色挣扎,杨文煊笑道,“这次你倒懂事了,没说必须给邻长发工钱。发工钱倒也还好,幸亏你没说一定要清除宗族势力。那不止是天价,还得见血。”
说着话,他将一本册子扔给刘今钰,“你看看,这是我精简后的上半年账本。”
刘今钰不用看都知道定然“惨不忍睹”。
事实是??
还好,居然还有结余。
刘今钰一脸惊喜,杨文煊却连忙提醒,“你仔细看,千万别有‘非分’的想法!现下我们的收入不过商利、斩获、租税三个来源。
“商利现是三大支柱:皂膏香水等日用品盈利五千零三十一两,玻璃制品盈利五千五百一十八两,铁制品盈利三千零三十六两。其他千两左右。
“斩获,即剿匪所得,以及逃乡大户留下的家产。新宁人少地僻,不如邵阳,是以上半年仅三千四百四十八两。
“租税,即田租和商税,用的是上年度数据。田租方面,若非有隐田,我们还得倒贴,最后不过盈余二千一百四十六两。
“商税方面,去年仅五峰铺、花桥、故州、郦家坪等地试验性质地收了钱,仅三百一十八两。租税共两千四百六十四两,分在上半年便只一千二百三十二两。
“以上总计一万九千二百六十五两。但实际上下半年便没了斩获,若折半,便只有一万七千五百四十一两,即月均收入二千九百二十三两五钱。
“但每月支出呢?首要的便是军……防务费。保家护乡两队今去年都扩招,保家队两百二十六人,护乡队七百一十二人,其月钱、生活和训练所需每月人均二两三钱。
“此外,你剿匪以及与大户作战,发放的战时补贴以及抚恤金等总计约一千七百两,月均一百四十一两,即防务费每月便得近两千三百两。
“其次便是大同社各部各级支出,以及给农联的活动经费、脱产人员补贴等,每月便得一千六百两。光是以上两项,已超出每月收入近千两。
“最后便是单独统计的基建费用。红砖、水泥等不对外销售,这些厂窑的成本一并算在里面,此外还包括修建水利发放的粮食和奖金,分摊到每月也得七百两。
“每月多花的一千七百两,全靠去年的盈余填补。你看到的结余,便是剩下的盈余。但也只能挺到下个月了。
“当然,不少地方使用工分?,可以再挺一两个月,到时收上租税,咬咬牙可以撑过今年。
“但是,明年呢?明年该怎么办?”
刘今钰没回话,一张笑脸顿时严肃下来。
何起蛟担忧地看着她。杨文煊有些词他听不懂,但不耽误他听明白大同社面临的严峻危机。
归根结底,是大同社管得太多了。
管,便得要钱。
正是要的钱太多,大明才会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