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召对(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社重新议定田租之事。其中约半成选做“良绅”,一成选做“顺绅”,七成选做“愚绅”,剩下的皆舍弃田产躲入城中或是逃去外地。
邵阳县未动刀兵,十二月下旬前线乡勇分批轮换回乡,带回了大同社发放的大量工钱、奖金,整个年节邵阳各处市镇俱热闹非凡。
唯有被围困的邵阳城,冷清萧条,正月的大街上关了一半的门面。
“官兵迟迟未至,许多田主想着至少拿回去年三成的田租,便低头服软,做了‘愚绅’。”
王三志边走边看大街上紧闭着大门的店铺,于是王嗣乾出言解释。
“既做了‘愚绅’,不怕大同社迫害,他们便回了乡,挤在城中不舒服,且有危险。
“原本许多在城中讨生活的都去了启明城,如今田主及其家眷一走,城中更没了生意,兼之外边生意好做,是以许多商贾都出城了。”
王三志道,“官府不管么?”
王嗣乾笑道,“官府如何管?留着这些人还得供应粮食,偏偏今年大同社未曾缴粮,粮仓里的粮食又被‘老鼠’祸害了,官府巴不得人全走光。”
两人走至东城门,门口已聚集许多人。
守城士卒见够数了,便上前收钱。钱一收齐,士卒将城门打开一条小缝,催促众人赶紧出去。
王嗣乾与王三志混在人群中,走出城门,过了青龙桥,便见一座水泥棱堡。
棱堡周围原有的棚屋、民房俱已被拆,许多商贾小贩在距离棱堡数十丈之外的地方摆摊买卖,出城的人大多去了那处墟市。
王嗣乾与王三志则持杨文煊签发的凭证进了棱堡,参加邵阳县乡贤院的第一次正式会议。
王三志作为外县代表旁听,王嗣乾则是以邵阳乡贤的身份参会。
两人本以为会议由杨文煊主持,未曾想刘今钰也在,看她风尘仆仆的模样,像是刚到。
小房间内挤了几十人,放眼看去全是人头,却异常安静。
杨文煊见人齐了,宣布会议开始,直接切入正题,详细说明了乡贤院的框架、权力以及应尽的义务。
自然,草创时期,乡贤院制度十分粗略,只有建议、质询和监督三项权力,义务也只有服从和协助大同社。
众“乡贤”对此并不感兴趣,直到杨文煊将手中讲稿一合,笑着说出“赚钱的事”四字,众人尽皆竖起耳朵。
“多亏诸位识得大体,大同社收缴上不少钱粮。这些钱粮自不会进我或是刘社长的口袋,而是会用于邵阳县百姓身上。
“今年,我社有五大工程。一为开发市镇,我社将在各县选定几个中心乡,建设市镇,既增强管理,防范盗贼,也便民买卖、办事;
“二为兴建水利,邵阳、新宁、武冈、新化等地,都将分批建设堤坝、水渠、水库等水利,以防洪防旱,提升亩产;
“三为修筑道路,首要是修筑连接各县的干道及资水航道,其次是修筑连接各乡的支道及夫夷水、邵水、檀江等次级航道;
“四为普及教育,我社将在中心市镇设上序或公序,各乡设下序,里邻设脱盲班,以教化百姓、启发民智,提升识字率;”
“五为振兴工商,我社鼓励诸位开矿办厂,可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支持。此外,我社将办城镇开发公司与路桥建设公司,欢迎诸位入股。”
室内议论纷纷,杨文煊便将主导权让给“代院长”蒋信止,自己与刘今钰退出,去了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