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西延(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佟香玉停下脚步,将杨通钧的话重复一遍,“方才那户人家,是铜铃隘的隘户?”全州西延地方,汉苗瑶等族杂居,汉人主要在西延水,即夫夷水上游沿岸七里,苗瑶多在从兴安割来的五排水沿岸村寨,又以瑶人居多。
大明建国后西延或临县爆发过多次起义,驻扎西延的官兵几次被击溃,广西当局因此在弘治七年于西延设置“七隘一旗”,后又裁去一隘。
西延这六隘一旗,皆设有隘户、旗户,并分配田土给隘丁、旗丁耕种,田土需缴税,但免征本色,每亩只征银三分。
这隘旗制度,与卫所制度类似。卫所废弛,可想而知这六隘一旗如今是何状态。
杨通钧回道,“与城步那甚么千户所一样,当将军的抢了当兵的田,当兵的成了佃户,要缴税、要缴租、要服役,撑不下去就跑了。
“铜铃隘、荆州隘,都在车田东边山里,很近,车田、凤水各处村寨,都有逃来的隘户。中古田也有,你查查就晓得了。”
莫说军户逃跑,便是寻常的民户也有很多人承担不了赋税逃籍。
逃进山里也不稀奇,实则这大山之中,许多所谓的苗瑶,往上追溯几代说不定就是逃税的汉人。
在扶城峒,这类人就不少,甚至有人传说,连扶城峒大姓蓝姓都是外来的汉人。①
这是好消息。
尽管她对此早有预料,否则也不会大摇大摆地进兴安入西延。
她看着杨通钧的挺拔的鼻梁笑道,“你倒是把西延摸清了。”
杨通钧偏头过来,两人对视一眼,他黝黑的脸上洇出浅浅的一点红色。
他又转头回去,直视前方,“刚刚跟我一起来的,也姓杨,我们一个祖宗,他跟我说的。”
佟香玉“喔”了一声,杨通钧迈动步子,却又停下,“你还去吃饭么?”
佟香玉多看了他几眼,“我不饿,你还想吃我便陪你回去。”
杨通钧道,“我也不饿。”
说着他又转过头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在外面走走?”
佟香玉心跳快了几分,“好啊。”
……
全州西延葛麻坪。
晓和尚坐在牛车上,慢悠悠地从南边过来,尹子奇将手下打发去督建码头,便快步上前,拉住牛车,喊了声“师叔”。
晓和尚斜睨尹子奇一眼,乐呵呵说道,“莫要这么急性子。”
尹子奇没当回事,拉着牛车慢慢往前走,“师叔,西延司巡检如何说的?”
“贫僧能全身而退,自然是谈好了。”晓和尚道,“这世上,到底还是贪财怕死的人多。”
尹子奇进一步确定道,“他全答应了?”
晓和尚笑了笑,“自然是甚么都没答应,但又甚么都答应了。”
尹子奇感慨道,“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难道不晓得,宝庆一府,便是官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送出去的?”
“晓得又如何?”晓和尚的声音轻飘飘地传来,“葛麻坪我们是一定要的,西延我们是一定要进来的。要么去死,要么收钱,聪明人都晓得该怎么选。”
顿了顿,他略带一丝嘲讽地笑道,“何况,我们又没造反,还帮着他们修路进瑶地,说不定还要与瑶人打上几场。他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