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少她不知道的地方,二姨都比她熟。

    “你忘了?你二姨小时候可是在上京长大的!”

    薛玉柔见她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说忘了,还是个孩子的模样,丝毫不像刚才路上的沉闷,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她是嫁到岭南去的,并不是天生的岭南人!”

    那她过得惯吗?

    薛明英想了想,那么远的地方,也见不到爹娘父母,吃也吃不好罢?怎么二姨甘愿去呢?

    “她喜欢那个人,拼了命也要去,说吃苦也不怕,不让她嫁那个人,就是剪了头发去庙里,谁也别想拦她。”

    因有了前车之鉴,这门婚事虽然难,最终还是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薛玉柔有些怀念地想着,那时候各人都年轻,满腔子滚烫的血,就在身子里流淌,见是南墙也不愿回头,非要死磕着往上撞。

    好在旁人不论,她从小疼爱的这个妹妹倒真撞通了一道墙,不曾磕得头破血流。

    薛玉柔笑了笑,眼底的黯然藏在笑眸里,“可是阿英,你二姨闹出的事,娘这辈子也只见过这一桩成了的。”

    她看着她,话里有话。

    薛明英一下子愣住了,若有所思。

    下车时,她发现车辕上除了车夫,还坐了个人,袖子挽到了手腕,露出刚健有力的手臂。

    “崔公子的力气真不小,不然车只怕还稳不住,要翻在路上,或是继续陷在雪泥里。”

    薛明英点点头,“雪太大了。”

    崔延昭走了过来,两手背在身后,很认真地对她说,“岭南就从不下雪。”

    薛明英嗯了声,看他额角上汗珠还缀连着,想说什么没说,转过身,和母亲去了。

    不该和他多说话,免得惹他误会。

    她没想过旁人,也没想过去岭南,就不该给他丝毫希望。

    崔延昭见她似乎走得更急了,躲避之意更浓,低下头,看了眼掌心被缰绳勒出的红痕,不知为何,从不畏寒的他,突觉上京的寒风倒真有些萧瑟了。

    冬至宴上,她匆匆离去的身影在他脑中挥之不去,前所未有的挫败钻了出来,唇边噙了抹自嘲,他灌下一杯又一杯的酒。

    身为都督之子,他在岭南遇到的只有讨好的娘子,即便端庄些的,好感也几乎要从眼中溢出。

    也笑过父亲英雄气短,在外英武威风,回到家里,几乎成了母亲的家仆,没骨气地附和着母亲的话,还曾为母亲画眉描妆。

    如今想来,难道是报应?

    崔延昭边喝酒,脑子边想着乱七八糟的事,越喝越凶了。

    “崔长史,崔长史……”

    有个太监低了头进来,到他身边接连催促。

    “崔长史,快醒醒!醒醒!”

    “太子殿下召见!”

    崔延昭酒一下子醒了,整个人清醒过来时,已经跟在太监身后,出了设宴的大殿,一步步朝东宫走来。

    雪还在下的冬夜里,离了那设宴所在,便是寒冷黑寂,途径之处,鸟啼虫鸣绝迹。

    领路的太监也恪守本分,只埋头带路,不说话。

    离东宫越近,崔延昭心口越在发热,那颗被人牵动的心房一下一下撞着胸膛,有股怒意想要发泄出来。

    东宫。

    她最想去的东宫。

    那里面有她最想见到的人。

    也即今夜召见他的储君。

    将一个人的情意践踏在地的储君究竟想做什么?

    还是……高高在上的储君觉得他不该生出胆子觊觎属于储君的女人,即便并不喜欢。

    不知不觉,崔延昭跟随太监,走到了东宫附近的一片湖,靠湖的楼阁内,一个佩剑的高大之人站在窗前,向他睥睨而来。

    极为奇怪的,崔延昭并不觉得害怕。

    他曾远远见过这位储君一次,如今就站在他身前,背对了他,觉得也不过如此。

    “臣……拜见太子殿下。”崔延昭低下了头,许是醉酒,行礼行得差了一分,不多不少,就差那么一点儿。

    “你从岭南来上京,替你父亲述职,我听说了,做得不比你父亲差。”

    “多谢太子殿下……盛赞。”崔延昭打了个酒嗝,毫不客气的话脱口而出,就连他自己也有些惊讶。

    可似乎这位太子殿下并不在乎,趁他低头,递给了他一杯酒,轻笑一声道:“不算盛赞,是你做事做得漂亮。你父亲已是岭南都督,远在边地,早已赏无可赏。今日叫你来,是要送你一件礼物。时候不早了,好好享用罢。”

    说完,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