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56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接下来的几日里,吴悦每天都陪着朱?妤在院中玩躲迷藏,或是捡石子在地上画格跳房子,看起来很少无忧无虑,完全没有公堂之上的咄咄逼人之势。但是其实并没有看上去的这么从容,因为她深知一旦有人细查,定会发现自家与改革派成员石介的关联。一旦和遭贬谪的改革派扯上干系,事情定会复杂几分,将本因为范仲淹等人贬谪而平静的朝局再次搅动的波涛汹涌起来。
朝中并非没有赞成改革派的官员,只不过领头的几人已遭排挤外放,而更多反对势力正虎视眈眈,欲置杜衍、富弼等人于死地。在这种党争氛围之下,朝廷必然会因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拉锯式斗争而陷入僵局。而在此期间,定会有人将此事呈奏宋仁宗。毕竟理由都是现成的:往重处说,这是改革派牵涉到后宫皇嗣安危;而作为敌对的保守派,又难逃幕后推手的嫌疑。
吴悦打算将两党围绕皇嗣的暗斗提前呈现在仁宗面前。此前为安抚母亲与姐姐,她只拣二人想听的说,称无人敢插手皇嗣事宜,自家案子定会得到朝廷诸公的公正处理云云,那不过是怕她们忧心过度。
其实两党相争,波谲云诡,借文字攻讦乃寻常手段。例如借攻击杜衍女婿苏舜钦、捏造“张甥案”诋毁欧阳修等事,皆属常规操作,不值一提。
若论真正惊心动魄的皇位继承之争与派系缠斗,神宗至徽宗时期才叫个精彩。
神宗临终前虽未正式册立太子,但其长子赵煦(时年十岁,即哲宗)已是默认继承人。争议焦点在于赵煦年幼,其叔父雍王赵颢(神宗之弟,深受生母高滔滔宠爱)是否可能摄政乃至继位。旧党领袖司马光等人联合高太后,以稳定政局为由支持赵煦继位并由太后垂帘听政,借机废除新法(史称“元?更化”);新党骨干蔡确、章?等试图维系变法,却因高太后执政而遭集体贬黜。
谈及章?,这位生平颇具传奇色彩。仁宗嘉?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考的这届科举被称为“史上最强龙虎榜”,录取者包括苏轼、苏辙、曾巩、张载、二程(颢、颐)等名臣。是科状元为章衡,而章?乃其族叔。章?耻于功名在侄子之下,竟当场拒受敕命,弃诰还乡。至下一届科考,他再度应试,终以一甲进士及第,是为状元。叔叔章?执政后力主强硬外交,指挥对西夏战事收复失地;其侄章衡则以文臣身份出使辽国,凭外交斡旋维护了大宋尊严。
哲宗亲政后,重启变法并召回改革派诸臣。然哲宗年仅二十三岁便猝然崩逝,且无子嗣。彼时,其异母弟端王赵佶与同母亲弟简王赵似成为皇位继承人选。
身为新党领袖、激进改革派代表的章?,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为由反对赵佶,力主立赵似;而向太后则联合新党内温和派代表曾布及旧党势力,共同支持宋徽宗赵佶继位。
再说回这仁宗,他子嗣艰难,有过数子却皆早夭,却始终未肯松口预立皇嗣,这当然是因为他心中仍寄望于能诞育亲子承继大统。
是以,她刻意在他心底埋下疑虑的种子。让这位帝王对朝堂上的改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