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风云起(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 朝臣闻言,纷纷沉思。赵?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他嘴唇微动了动却是未出声。须臾后又看向众人,道:“众位对于张爱卿的看法可有何见解。”
身为大兴帝王,他一向是个没主见的,难免总是被有心之人牵着鼻子走。
张独寒始终观察着四处,众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妄言。毕竟决策错误站错队的罪责没有人能担待的起。
此刻,枢密使封晟玄开口打破寂静,“臣以为,张殿帅所言不无道理,在城防图丢失的关口,斜桥此战告捷实乃不易,倒不如抓住时机,好让他南冥老贼看看,我大兴绝非鼠蚁之辈!”
此言一出,开始有些武官慷慨激昂着附和起来。
“是啊!”
“有道理。”
……
渐渐的,愈来愈多人附和。
赵?扫视着紫宸殿上的众人,略有所思,他也觉张独寒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心里仍拿不定主意。
他目光时不时落在站立右侧身穿紫色官袍的蔡子敬身上。
还未来得及开口询问他有何见解,“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朝臣中有人高声道,打断众人思考。
说话的是渭国公兼宦官监军郭宪,他举着笏板向前一步,神情严肃道:“臣以为此行还需慎重,南冥此次战败定然不会再掉以轻心,何况耶古领兵属实凶悍,我军急于出兵只怕不是乘胜追击,而是自寻死路!为表诚意,臣以为不如割让西北十三城向南冥议和,以平息战火。”
以正阳、斜桥为主城的西北十三城,经燕平河东西南三面环绕,东西约二百公里,南北约四百公里,占大兴国土五分之一,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无疑是南冥通往大兴的门户。南冥人凶狠善战,侵略是刻在骨子里的血性,割让十三城议和,或许可解一时之急,可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此言一落,本是安静的大殿之上喧哗起来。
一面是主张乘胜追击,一面是主张割地议和。
张独寒面色未改,却是嘴角扯出一抹冷笑。如今大兴面临的最大问题,恐不止是外患,还有内忧。
谁人不知郭宪也算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又官居高位,即便是有人心里觉得此举无疑卖国求荣,却是无人胆敢做个忤逆国公的出头鸟。
“渭国公,”封晟玄眼神犀利,神情庄严道:“自古割地求和者哪有好下场,日后能否求得长久和平暂且不说,史书工笔间更是难以抹灭的国之耻辱!臣当渭国公不止是玩弄书法笔墨之人,监军领兵出征多年,未有武将的铮铮铁骨也就罢了,却是也未有文人风骨!”
一句话,便将郭宪阵营的文臣武将皆得罪个遍。
赵?向来对丞相蔡子敬所言所行要更重视些,闻言他未开口,而是看向蔡子敬。
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太师蔡子敬始终一言不发,眉心间化不开的愁容却是一眼能看清,他眼眸低垂看向手中的笏板似在思忖什么。
“荒唐!天视自万民视,天听自万民听。战火纷飞绝不是百姓愿看到的,封知院久居京城,怎知前线血流成河尸殍遍野。敌军犹入无人之境,正阳百姓流离失所,南冥敌军所到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居水深火热之中。臣以为当务之急唯有止战,以滋养万民。”郭宪的声音嘹亮激昂,响彻大殿。
张独寒眼睫轻眨做起旁观者,他从左斜后方看向郭宪,中等算不上高的身躯挺拔干练,似是积蓄满满力量。此人担任监军多年,立下不少功劳,深得赵?信任。
当年南方小国进犯,圣上休战暂退兵的旨意传到军营,郭宪身为监军自然第一时间收到撤兵指令,他却擅作主张谣传朝中旨意,携三军向敌军发起猛烈进攻,未料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