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51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为是否于开封府东北开辟新牧场争论不休。爹爹以为市面上源源不绝的羊只,当真都是从城郊散户羊倌那里收来的?难道真的就是因为民间兴起的弃马养羊之风过甚?"

    弃马养羊其实就是仁宗为了满足宫廷羊只消耗用度,推行可以去民间收羊的政策。北宋爱吃羊,只皇宫御厨每日申报宰杀量都高达280头,每年后宫就消耗羊肉逾10万头,占整个三司支出的15%。

    仁宗却未曾料到,民间因羊肉贸易利润丰厚而出现"重羊轻马"现象,陕西、河北等地更兴起"弃马养羊"之风。由于羊价持续走高,不仅导致"马政日弛,羊价日昂"的恶性循环,更严重削弱了国防实力。庆历年间宋夏战争中的定川寨之败,便与战马短缺直接相关。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掌管御膳房的宦官李象中,通过虚报宰杀数量、伪造"宰杀簿"等手段,将未宰杀的羊只以"病羊"名义报废,再通过黑市转卖,从中赚取暴利。由于御厨的采购、宰杀、库存记录均由宦官单独掌管,三司(户部、盐铁、度支)无权介入审计,因此这件事要很多年后才被揭露。

    而吴悦知道,当然是看过后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据载,这每日虚报宰杀量为280头,实际仅消耗40头,差额部分皆通过开封府羊肉行首陈德全的商铺销往汴京及周边州县。更有甚者,他们将走私羊只伪装成"民间贡品"又再度卖回御膳房,或者通过边境榷场销往辽国,每头羊能获利五倍之巨。

    这种官商勾结行为,直接导致汴京羊肉价格从每斤50文飙升至200文。陈德全因此家累千金,田宅遍畿辅,而普通百姓却"终年不知羊味"。讽刺的是,民间养羊越多,羊肉价格越高,民众生活反而愈发困苦。

    李象中案东窗事发后,御厨实际羊肉消耗量骤降至2万头,年节省费用达300万贯。吴悦由此推断,这种内廷监管缺失导致的权力失控现象绝非个案。她打算送仁宗和朝臣们一个大礼包,提前呈献这份揭露宫廷腐败的"大礼"。

    《宋刑统》虽有"盗官物者,计赃论罪"之条,但未明确"官物"范畴。此案中,三司主张羊肉属"御膳食材",大理寺却认定为"普通物资",由此引发量刑争议。最终,李象中仅被贬为内侍省黄门,陈德全被罚没家产了事。

    这种处理结果,由于仁宗仁政理念要求宽宥近臣,因为仁宗及三司官员皆视御膳食材为皇室私产,认为这不过是家奴盗主的内部事务。

    若以大户人家作比:某仆役长期掌管厨房,私扣食材变卖牟利。主人发现后若告官,依律当重判;但若念其服侍多年而心软,便会以"家丑不可外扬"为由,仅罚其三月俸禄了事。这种将国家公器等同于皇室私产的认知,也是北宋中后期吏治败坏的根源之一,比如宋徽宗的花岗岩闹剧。

    然而仁宗这种姑息轻判的做法,恰恰暴露出其决策层面的短视。后宫每日因病损耗的羊只占总耗损量的85%。为弥补宫廷羊肉需求缺口,朝廷不得不从陕西高价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