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小城谣》(6.3k)(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

    “哎呀,太着急了!在家自个儿擀饺子皮,把手都给干秃噜皮了!”

    贾兵一开场,就带着他那标志性的东北口音和略显浮夸的苦恼表情,对着镜头展示了一下他那只据说受了“重伤”的手。

    这试图营造生活气息和喜剧效果的举动,在过度刻意的表演下,只透出一股浓浓的尴尬。

    “大过年的,生意忒好了!饺子全卖光了!就剩桌上这最后一盘,那可是我特意给我媳妇儿留的,谁也不能动!”

    贾兵甩着手,对着空荡荡的餐桌方向感慨万千,仿佛那里真的有过人声鼎沸的盛况。

    “老板,来份饺子。”

    恰在此时,第一位“顾客”——身着光鲜亮丽大衣的秦蓝登场,语气带着都市丽人特有的、略显疏离的期待。

    “不好意思,这位美女,饺子…卖完了。”

    贾兵抬手,脸上堆起营业式笑容,语气却毫无诚意。

    “大过年的,回不了家,就想吃口热呼饺子,这都不行?”

    秦蓝眉头微蹙,开始按照剧本设定“胡搅蛮缠”起来,“再说了,你们家不是饺子馆吗?饺子馆没饺子?”

    “对啊!你们这不是饺子馆吗?”

    紧接着,张若云饰演的另一位顾客登场,完美化身复读机,指着那盘“道具”饺子,“那这不是饺子吗?”

    “这…这这这…”

    贾兵瞬间结巴,眼神飘忽,似乎在飞速编造理由,“这是…这是饺子的标本!对!标本!看的,不能吃!”

    “我不管!我就要吃饺子!”

    “饺子!饺子!!”

    “老板,来份饺子!!”

    ……

    长达十四分钟的小品,前后更换了四五波NPC顾客,核心冲突和台词却原地踏步,共计喊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七十一”遍“饺子”。

    演员们尴尬到脚趾抠地的台词、用力过猛的浮夸表情、以及僵硬重复的肢体语言,

    再配上那魔音贯耳、无限循环的“饺子”二字,共同构成了一场对观众忍耐力的终极考验。

    现场镜头扫过观众席,捕捉到的是一张张强颜欢笑、眼神放空甚至带着几分痛苦面具的脸。

    整个演播大厅的气氛降到了冰点,最后的掌声稀稀拉拉,透着十足的敷衍。

    老一辈的观众或许还能出于习惯性的宽容维持着表面笑容,许多中年和年轻观众则连假装笑一下都显得无比艰难。

    尤其是一些小朋友们,完全做不出表情管理,小脸茫然地看着台上,那眼神空洞得仿佛看透了人世沧桑。

    观众的反应如何,舞台上的演员感受最为直接。演到后半段,几位主演显然也意识到了节目的灾难性效果,内心愈发慌乱,

    导致本就平平的台词更是说得磕磕绊绊,表演质量雪崩式下滑。

    下台之后,沉重的低气压几乎肉眼可见。顾清原本还想着出于礼貌,象征性地抬手鼓励两下。

    没想到,

    张若云一下台,看到熟悉的面孔,心理防线瞬间崩溃,一个大高个儿直接扑过来抱住顾清,

    把脸埋在他肩头,竟呜呜地痛哭起来,肩膀一抽一抽,哭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太差了…演得太差了…完了…”

    他语无伦次地重复着,巨大的压力和挫败感让他难以自持。

    何止是他,就连经验丰富的老喜剧人贾兵,此刻也是眼眶通红,强忍着才没让眼泪掉下来,但那满脸的懊悔与沮丧却无法掩饰。

    在春晚这个面向全国观众的顶级舞台上表演语言类节目,那种无形的、山呼海啸般的压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尤其是当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台下观众那逐渐冷却的热情、甚至流露出厌烦的眼神时,对表演者的身心都是一种巨大的煎熬和折磨。

    后台的工作人员们对此似乎早已见怪不怪,默默递上纸巾,眼神里带着一丝同情,但更多的是例行公事的平静。

    此刻最焦头烂额、冷汗直流的,无疑是本届春晚的总导演。

    监控器上实时滚动的收视数据曲线和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的反馈,几乎是一片惨淡的红色预警。

    “毫无亮点!”

    “没有一个节目能看的!”

    “以前还能看看小品乐呵乐呵,现在连小品都这么尬了吗?”

    “烂完了!史上最差春晚预定了!”

    想到这些刺眼的评论和可能面临的巨大压力,导演只觉得额头上冒出的冷汗都快汇成小溪了。

    “好了好了,别哭了,一场表演而已。”

    顾清轻轻拍着张若云的后背,低声安慰道,“哪天有空,我陪你去钓鱼散散心。”

    “真的?”

    张若云抬起涕泪横流的脸。

    钓鱼是他最大的爱好,顾清的这个承诺,让他糟糕透顶的心情总算看到了一丝光亮。

    “顾清弟弟,快准备一下,马上该你上场了!”一位工作人员小跑着过来,急促而低声地提醒。

    “好,谢谢。”

    顾清对工作人员点点头。

    张若昀也自知情况紧急,赶紧松开手,胡乱地用袖子擦了把脸,退到一边。

    助理立刻上前,手脚麻利地帮顾清最后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衣襟和发型,确保每一根发丝、每一处衣角都完美无瑕。

    此时,前台主持人的报幕声透过音响清晰地传了过来:

    “接下来,请欣赏歌曲节目《小城谣》,表演者:青年杰出演员、歌手——顾清!”

    “哇!弟弟终于来了!!”

    “《小城谣》?是新歌吗?!我没听过啊!”

    “天呐!绝对是新歌!大惊喜啊!不枉我硬扛了这么久的精神折磨!”

    “救星来了!顾清弟弟救我!”

    与欢呼雀跃、瞬间满血复活的粉丝们相比,

    绝大多数普通观众此刻几乎已经麻木,内心不敢再抱有任何期待。

    前面一连串糟糕的节目,尤其是“饺子”的致命连环打击,早已将他们观看春晚的热情消磨殆尽,心碎得像饺子馅儿一样。

    然而,

    当升降台缓缓升起,顾清的身影出现在舞台中央时,几乎所有观众的眼睛都不由自主地亮了一下。

    为了这次春晚亮相,国风服饰设计大师关启纹老先生激动不已,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顾清量身打造了登台战袍。

    服装主体采用了清新雅致的青绿色,如同初春抽芽的柳叶,给人带来一股扑面而来的自然生机与朝气,

    衣袂和襟口处精心刺绣着缠枝花卉与亭台楼阁的暗纹,在灯光下流转着细腻的光泽。

    这套衣服完美衬托出顾清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的出众气质,仿佛一股清流,瞬间洗涤了观众被之前节目“污染”了的眼睛和心灵。

    最关键的是,

    顾清并未站立演唱。

    他双手微提青袍下摆,优雅地坐在一台雕花古筝之前。

    周围的舞美设计也极具巧思:

    不远处升起的老式戏台,身旁是挂着“酒”字旗的仿古酒肆和散发着香甜气息的糕点铺子,

    更有孩童笑着追逐着纸鸢跑过,还有耳朵上别着鲜花的卖花郎挑担叫卖。

    背景是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江南春景:青柳绕堤,石桥卧波,湖面上还有一叶轻舟随风轻轻荡漾。

    这一切,与置身其中的顾清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唯美的江南水墨画卷,

    仿佛瞬间将观众从喧嚣的演播厅带入了那个杏花春雨、温婉闲适的梦里江南。

    还没等观众从这视觉盛宴中完全回过神,耳边便传来了清晰入耳的潺潺流水声与几声悠远的鸟鸣。

    紧接着,

    顾清那骨节分明、修长白皙的手指轻轻落下,抚上琴弦。

    一串清脆灵动、如山间清泉般悦耳欢快的筝音流淌而出,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这前奏!好舒服,好治愈啊!”

    “天呐,终于不是那些说教味儿浓重的主题曲和尴尬的小品了!”

    “过年嘛,开开心心多好,能不能别老是想着教育我们了?”

    收看直播的观众们终于久违地提起了兴趣,眼神里露出了真正的期待。

    而顾清,没有让任何人失望。

    随着筝音前奏的结束,他微微侧首,靠近立麦,清澈干净得如同被山泉洗涤过的嗓音,

    透过高级音响设备,清晰地传遍了演播大厅,也传向了千家万户:

    “【归时恰逢故城阳春三月天,熏风摇着酒旗茶幌遮人眼。

    花糕盈了满坊久违的香甜,伴着孩童放纸鸢…】”

    长年累月为了保持嗓子和皮肤状态而严格戒酒、戒辛辣刺激食物的自律,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顾清的嗓音干净、清亮,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温暖磁性,仿佛带着神奇的魔力,能瞬间抚平焦躁,涤荡心灵。

    歌词描绘的尽是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简单美好,通俗易懂,却意境盎然。

    现场的镜头也随着歌曲的意境巧妙切换:

    微风拂过,酒旗茶幌轻轻摇曳;糕点铺子前仿佛真的飘来了诱人的甜香;孩子们牵着线,欢笑着追逐着高高飞起的纸鸢……

    这一切细腻的画面,与歌声完美融合,带着直击人心的温暖与触动。

    “【隔街戏台上正娓娓唱风月,唱罢你情我愿到时过境迁。

    谁人听得曲调婉转的缠绵,感叹韶光直须怜。】”

    镜头适时给到一旁的仿古戏台,戏曲演员们水袖轻舞,眉眼含情,正演绎着才子佳人的经典桥段。

    许多观众已经完全沉浸在这首歌所营造的唯美秀丽的氛围之中,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放松而的笑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