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那柄最锋利的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铁路线旁,王嘉恩的车一个漂移刹车,停在一辆正在装载的火车旁。

    随即,驾驶位的门打开,一条粗壮的大腿踩在地上,魏和尚戴着墨镜,脸上是自信的微笑,很拉风地从车上走下。

    但是他不知道,老赵满脸怒气地下车,就站在他身后。

    “啪!”

    “哎呀!”

    没装两秒,就被老赵一巴掌呼在脑袋上。

    “好好开车不会啊?显摆什么?”

    看到损友挨批,从副驾上下来的杨大力幸灾乐祸的笑了。

    王嘉恩也很损:“和尚你是真活该,差点把你们大政委从车里甩出去!”

    “哈哈哈嘎...”

    杨大力的笑声被老赵一瞪,直接憋住。

    王嘉恩一边走,一边从兜里掏出烟盒,走到火车旁,正好几人跟了上来,给俩猛男一人递了一根,最后一根老赵没接,王嘉恩就自己叼上。

    和尚很有眼力见地帮老王点烟。

    王嘉恩看着远处正在忙碌的大叉车,不管身后因为点烟的问题打闹的两人,跟老赵慢慢迈步往前。

    走了几步后,王嘉恩忽然问道:“现在国营的工厂有多少家了?”

    老赵回忆了一下:“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总共有14356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预计到年底,能突破2万家。”

    王嘉恩抿着嘴摇了摇头:“太少了,跟我们那边一个发达点儿的县差不多。”

    老赵无语地笑了,随后也解释道:“主要还是缺少工业人才。”

    “我提个建议,不知道首长会不会同意。”

    老赵从胸口连忙掏出小本本。

    “你说!”

    “核心的,必须全部掌控在中枢手中,一是避免泄露高端核心技术,二是杜绝买办思想。”

    老赵连连点头,这点没必要记。

    王嘉恩继续说道:“民用的,我觉得可以分一部分出去,鼓励老百姓自己建厂,对于小资阶级的限制,也可以放宽一些,毕竟他们做生意确实在行。”

    老赵再次点头,却又担忧道:“就怕小资会慢慢演变成大资啊!”

    “所以国营企业也得涵盖面够广,别让私营企业在某些方面出现垄断,进而影响政策的倾斜,同时中枢要加强对国营企业的监管,避免出现国营企业内部的腐败。”

    说到这里,老王又想起什么:“对了,现在的各大工厂的模式,都是工厂只管按指标生产,各项成本支出都是中枢财政负责,是吧?”

    “对呀。”老赵不解,“有什么问题吗?”

    “短时间没问题。”老王摇摇头,却又话锋一转,“但时间长了就不一定了,一个是中枢的管理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到最后管都来不及管。

    二则一切都按指标生产,不考虑实际的市场需求,万一制定指标的时候出现错误,不管是多了还是少了,都会出现不好的现象。

    少了,无法满足市场。

    多了,产品滞销,仓储压力还是小事,资源浪费才是大问题。

    再就是员工方面,等以后工厂越来越多,需求逐渐饱和,每个厂分到的指标越来越少,厂里的员工做一年休半年,又端着所谓铁饭碗,很容易懈怠。

    到时候你看着,在厂里围坐一圈打麻将、聊闲天、磕瓜子,一有工作指标了就骂骂咧咧,还得催着、逼着才能进岗位。

    关键我们国家啊,人情世故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中枢附近你们可能管得到,但距离一远,没准厂里的人最后全是厂干部家里的亲戚。

    你们要是听到风声派人过去整顿,说不定去的人都得出事,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就这种情况,中枢财政还必须照常发工资,这让其他没捧着铁饭碗的老百姓怎么看?

    矛盾,这不就出来了吗?

    当然这说的是以后和平年代,现在没这个顾虑,只管生产就是了,外面不愁卖,不过也要趁早考虑这个情况。”

    丢掉烟头,老王看向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