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41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高峻那方忙着授人以渔,他弟弟同样没闲着。自上次沈昭将茶树枝条送他研究,已过去数月,他翻遍了古籍又特意在长安城附近郊野寻了几户农家,向请教指点,终于有所得,他去晋国公府递上拜帖,欲将这一好消息告诉沈昭。
“快请进门。”沈昭欢喜地将拜帖放置一旁,简单梳妆后,径自去了前厅,本想出府相迎,高义信倒先一步到了。
自上次碧水湖畔一别,他醉心于研究茶树,除了去郊野田边同农夫请教一番,其他日子大多把自己关在后院,从不见客,一是因着他确实对此颇有兴致,二是他每每梦回,仍记得那夜火花之下她明眸善睐,却不容分说地拒了他。
他本以为经过这几月他忘得纯粹,再相见时只把她当做自家妹妹,可哪怕还未听到她的声音,仅因着要见她,心跳便错了几许,连呼吸都乱了方寸。
他隔着半丈远,躬身一礼:“谢姑娘。”
怕他再生误会,因着又托他帮忙研究茶树,沈昭本就心中满满歉意,见他亲自登门,她拿捏着分寸,恭恭敬敬对其回礼:“高公子。”
婢女们上了秋梨水,在旁随侍。
高义信稳下心神,适才开口:“谢姑娘,你之前所托的茶树枝,已扦插成活了七分,之前压条的几十株,眼下都生了龙须根。”
他声音不急不躁,像晒过的茶青般干燥温和,一如往昔。
“太好了,多谢高公子费心!”沈昭没料到真有所获,她本对此并不抱希望,见到高府的拜帖心中虽有一丝联想,但终究怕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听他如此说,竟有了几分把握。
但高义信遍揽群书,仍有忧虑,任何植物生长同气候、土壤、地形、水分皆密不可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植物栽培虽不至于此,但仍不可忽视。
因长安城中无前人培植,便更增加了难度,其基质需保持湿润但又忌积水,长安城夏季多雨易积水,仅此一项,其实便不利于茶树生长,且茶树喜光但又忌强光直射,又需要充足的日照,这便更是为难。
虽是成活,但若想培育,只怕在长安城并不是最佳繁殖地,他毫不保留将此一一明说,让沈昭认真思量。
沈昭回忆着如今长安在舆图中的位置,她并不了解茶树的习性,但确实未在她生活的时代,听闻过此处有哪些名茶,倒是灵山寺再往西走,其中的玉?绿茶远近闻名,据闻有百年的历史。
沈昭寻王管家去取舆图一览,她指着地图上玉青所在问道:“这是何处?”
高义信顺着她所指方向看去:“此处是同长安隔了两个州府的并州,我幼时同父兄去过,但并未久居,倒不知那边环境是否适合茶树生长。”
话题到这便止住了,他们都无法久居于并州,至于他手中那几株能否成活尚未可知。
沈昭本就请托于人,自然不会逼迫,况且这茶饮还未引入长安,茶树便更不急于一时。
茶树探讨暂时搁置,两人竟一时无言,念着快到晚膳时辰,出于礼貌,沈昭问道:“高公子若是无事,不如留下用饭,或者我们出去吃,感谢你费心费力帮我培育茶树。”
“谢姑娘不必如此客气,于我而言不过举手之劳。”高义信婉拒的话刚说出口,外面便急匆匆走进一个婢女,对他们福了福身子,“高公子,夫人听闻您入府,邀您一同留下用膳。”
长辈之请,他自当不好拒绝,只道:“那先谢过夫人了。”
李立雯听下人来报,高义信入府寻谢怀瑾时,初闻气急,她占了怀瑾的身份,连怀瑾的亲事也要横插一脚,但她转瞬又生一念。
她不能看珩儿一错再错,今日之事太过突然,哪怕她心中有千万个设想,独独没料到谢珩会伙同外人一起骗她。
她亦顾及不了太多,既然他们不择手段,也莫怪她出此下策了。
??
谢珩同高峻分开后,独自回了左衙,高峻所言于他心中久久激荡,他静坐在桌前消化,脸上的绯色却迟迟不褪,怀中高峻相赠之物如一块烙铁,灼得他心头发烫。
“将军,有急报。”金吾卫扯下信鸽脚上绑着的信笺,呈到他眼前。
若是将他与沈昭之事公开,他需得先处理好她的身份,真正的谢怀瑾生死不明,他等不到寻回她那日了,亦不想继续偷摸遮掩。
这几日,他计划着如何向母亲道明事情原委,能获她谅解。
一切原是他当初的私心,为了稳住祖母的病情,才让沈昭假扮他妹妹入府,亦是他先忘了礼数和分寸动情,但他仍忧心母亲会将此事怪罪在沈昭身上。
而他得到的这份急报恰巧又给他带了一线希望。
自御风家中财物失窃,他去黑市探查无果时,便让人特别留意周围当铺或市集中的货物流动,御风之物大多来自宫中御赐,若在世面流传,便可顺藤摸瓜,找到幕后黑手。
随着夏目将那枚金簪出手典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