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75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来的第二天,卫曾告诉杜仲,这个寨子是苏韵的爷爷苏北所建,更多的,他并没有告知。

    杜仲:“苏韵的事。”

    卫曾:“……”

    冲杜仲翻了个白眼,卫曾清了清嗓子,回想片刻,跟他说起苏韵。

    百年前大燕尚未建朝,当时的南庆皇帝荒淫无道,沉溺酒色,不问政事,听信奸臣宦官谗言,昏庸无能,百姓早就苦不堪言,又遇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一开始,只是一群流离失所无处可去的百姓躲藏于此,逃避乱世。然而人要生存,除了一条命,什么都没有,不想办法活下去,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区别。不被贪官恶吏杀死,也会被其他土匪山贼要了性命,或是活活饿死在这山中。

    当时的苏北也不过是个半大小子,却有一腔热血和熊胆,曾在少林寺学过武,第一个站出来,扬言不能这么窝囊死去。人群中也有和他一样不怕死的,纷纷起身,几人凑一块商量,当下决定下山抢夺那些祸害百姓的贪官之财,让大家活命。

    后来,时任青州刺史的赵策对当时朝廷腐败甚是愤慨,毅然率兵起义。此起义之战持续三年,最后以赵策攻入南庆京都城大顺,砍杀南庆皇帝周正为结束。赵策在大顺称帝,改大顺为上京,取国号为燕,史称大燕,是为康泰元年。赵策为人雷厉风行,一边派兵压境西北驱逐外敌,一边对内整治安民,不到五年时间,山河稳固,社稷安稳。

    江山易主,百姓无需再受战乱之苦,外族欺压,因而对赵策十分拥戴。如今,他们不用再颠沛流离,很多流落他乡的百姓选择回去家乡,躲藏在青安山的人们亦是。

    有人携家带口千里迢迢返回祖籍,有人家园被毁,便在青安山下的青安城定居。苏北自幼无父无母,从来都是自己,送走这些人后,索性和他一样无处可去的十几个兄弟,自此在青安山安营扎寨,取名清风寨,继续干抢夺的勾当。苏北为人仗义,虽是当土匪,仍有不少人慕名投奔,加入寨子。

    渐渐的,寨子名声传出,人也越来越多,苏北当任寨主几十年间,暂且能压制众部下。他一离世,清风寨发生内乱,苏韵的父亲苏邵被杀,其大伯苏召借由老一辈的支持,当上清风寨的第二任大当家。苏韵的母亲在内乱第二年,撒手人寰,留下年仅三岁的苏韵。

    苏韵由姑姑苏清儿抚养长大,后来苏清儿得病去世,临终前告诉苏韵真相。

    苏邵生性纯良,不好杀戮,本是苏北钦定下一任当家,却因此遭苏召不满,认为大当家之位理应传授长子,而非次子。苏北走后,苏召一手策划寨中内乱,意在除掉苏邵。

    计谋得逞,苏召凭借自己乃苏北仅存子嗣,逼迫寨中元老承认其寨主之位,然而这些老一辈,哪个不是心高气傲,怎能容忍残害手足枉顾人伦之徒当大当家。他们也不愿见到清风寨沦落到这些人手中,自然是反对。诡计多端的苏召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当晚趁着夜色,带人将他们全部杀害。

    苏韵母亲对苏邵的死始终不能忘怀,又不堪忍受苏召日日觊觎骚扰,几番自杀不得,一年后含恨抑郁而终。苏清儿为了护住苏韵,一生未嫁,她原是想带苏韵离开,苏召察觉到她所想,将两人软禁在清风寨,不得下山。

    十四年后,苏清儿病重,不久离世。苏清儿下葬那天,苏韵不知所踪,直至过去十天,她背着一个包袱回来,谁也不知她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而她大伯苏召,从来都不把苏韵放在眼里,对她离开又回来的举动,只是轻蔑一笑,不当回事。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