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甘草凉茶(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日子如流水般一天一天平淡过去。距离离开北京还剩十天的时候,几个之前的同事不知从哪得知姜南西要离京,一块约她出来吃个饭。
因为这顿饭,姜南西第一次来王府井大街。
其实称不上是多么要好的同事,交流也仅限于上班时间,算不上是朋友,但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因为自己曾经感受过在陌生城市打拼的艰难,所以会对同样身处异乡艰辛奔波的人,流露出一丝微薄的善意。
来之前,姜南西以为这顿饭会很尴尬。
到了之后才发现,场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拘谨,随便抛出个话题,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完全不会冷场,有人拿工作中的小摩擦当乐子讲,两个当事人举杯相碰,一笑泯恩仇。
他们默契地绝口不提姜南西辞职的原因,可明里暗里把老板和那位关系户损得体无完肤。
饭桌上,姜南西看着这些欢声笑语的前同事们,嘴角挂着淡淡笑意。
她回想共事的这几年,大家偶尔会因为谁拿好绩效谁背C闹出矛盾,但转头中午又能一起去吃那家新开的小吃店,有时候看似关系不错,而如果真的认真聊天,又未必能聊到一起。
可这一切,并不妨碍姜南西记得他们曾经的闪光之处,大家为加急的项目共同熬过漫漫长夜,一起在深山老林里喂蚊子,一起在大学里扛过机器,还有听说她低血糖时桌上放着的那些巧克力和水果。
即使有过利益相争,但是拉开距离,找到合适的取景框,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闪光点。
气氛正热烈的时候,坐姜南西身边最近的姑娘,知道她要离开北京,突然凑过来对她说:“南西,你真的是个特别勇敢的人。”
一句话让姜南西感慨万千,她眼含感动回望那个姑娘:“谢谢。”
分开时,有开车的人问姜南西要不要顺路送她一程,姜南西先道谢再拒绝:“不用了,我去什刹海。”
那人说:“行,那有缘再见啊。”
风扬起姜南西的长发,她笑着告别:“再见。”
纵然说了再见,但彼此都知道,在这平凡的一天,这或许就是他们见过的最后一面。
今天去什刹海,是因为樊老师想在走前再见见姜南西。
还是上次那个学生,他遇到的问题很棘手,迟迟得不到解决,樊老师决定以近八十岁高龄重新出山。
她要去大西北。
姜南西绕道去了趟地安门,那边把口儿的一家糖葫芦,味道一绝。
大夏天,柏油路被烤得滚烫,酷热丝毫没有劝退闻名排队的人群。
姜南西站在队伍中,饶有兴致地观察周围排队的人,有戴着旅游团帽子的老人,有教育孩子要好好写作业的家长,有手牵手不停打闹的情侣,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生动鲜活。
姜南西买了几串,接过来时老板跟她说:“好吃再来啊!”
她笑呵呵道:“好嘞一定!”
回去坐地铁,地铁上没有一个空位。
好在只有几站路,姜南西拎着糖葫芦站在扶手边。
对面座位上,几个学生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什么,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个专业词汇。车厢晃动,将这些词汇晃进姜南西的耳朵里,引力波辐射模型,极端天体环境,超新星爆发能量阈值,暗物质......
姜南西不动声色扫眼他们拎着的帆布包,上面赫然几个大字??清华大学。
顿时,她心中升起一股敬佩。
随即她又轻轻笑了一下。
以前身处这种环境,姜南西总会不自觉地陷入焦虑,因为目光总放在别人身上,觉得其他人站在自己所不能企及的高度,觉得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平庸且落后。
现在她不会了。
现在,她的身上多了一股平和的力量。
每个人的脚下,都铺展着一条属于自己道的路,轨迹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或快或慢,但这就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了,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然后在普通的一天,不同的轨迹意外相交。
他们聊起专业个个侃侃而谈,她手里拿着买给大哥和樊老师的糖葫芦,心里满是安然。
十年后,这些学生会成为天体方向的专家,十天后,她将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
姜南西想,她和他们都很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