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明祖训白玉牌(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齐老,您这是……”罗旭立马把玉牌撂在了茶几上,站了起来。
齐金山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连忙压了压手:“没事没事,你坐!”
“我就是生气,送我东西这人,怎么打眼了呢?”
罗旭:……
齐老这人性情不假,但演技真是不敢恭维,傻子都能看出来,这东西就是你买的啊!
“咳咳……齐老,这个打眼其实也不算什么,毕竟东西老,只不过字不对!”
罗旭连忙安抚了一句。
“字不对?怎么个说法?”
齐金山一脸好学的向前凑了过来,又拿起玉牌看了看上面的字。
“我还特意在网上查了,这就是皇明祖训的内容啊!”
罗旭摇头笑了笑:“这么说吧,这些字并非皇明祖训的原文,而是后人对祖训内容,结合历代**实践做的一个比较精确的总结,那您说……能是本朝的东西吗?”
“这……后人总结?可网上……”
齐金山还想说,但自己也似乎明白了。
“网上未必全对,其实我们准确地说,这22个字,是结合皇明祖训的内容,和明成祖朱棣遗诏中24字核心精神所总结出的东西。”
“明朝文官中有‘三杨’,分别是杨士奇、杨溥和杨荣,其中杨荣是建文二年进士,辅佐四朝帝,官拜内阁首辅,他所作的《北征记》中记载朱棣遗诏,原文为: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后人总结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罗旭说着,将手中烟头掐灭在了烟缸里。
“玉牌上最后两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十个字,则是对永乐帝迁都、崇祯帝上吊这两个事件的形容,而皇明祖训为太祖皇帝在洪武年间所立,所以……齐老,您觉得这对吗?”
听完罗旭的解释,齐金山沉默了许久。
倒不是反思自己打眼的事,主要是时间线有点乱,他岁数大了,终究需要安静地捋捋。
片刻,他倒吸一口气,直接拍了自己脑门一下:“哎呀!这还真不怪我,不,不怪他!大旭,他要知道你说的这些,肯定不会打眼啊!皇明祖训是洪武帝的,那十二个字是明成祖的,剩下那两句是永乐、崇祯的,这他妈不胡闹吗?”
罗旭笑了笑,自然没有戳穿老头的打算。
“说打眼……其实也只能算打了一半,齐老,这玉的确是明的,包浆很明显是到代的,所以这玉牌算是老玉新雕,抛开
价格不谈,倒是给这块玉增加了不少文化气息!”
齐金山连连点头:“我觉得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