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时间去做这样的事,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其中大部分精力还要赶制一批渐色裙出来,这次数量相当的多,势必要打出一个名声去。缝衣服的只有薛枝他们二人,两人想招募一批绣娘回来,可一则赶时间,二则其中涉及到一些染制,其中关节不好透漏,于是这事便这么耽搁下来了。
衣肆尚未开起,许多条件都不成熟,即使绣娘过来了,住处俸钱都尚未安排到位,来了人住哪儿,又该如何安置,这些都是有待商榷的事情。
再者,绣娘的人选,是买了奴籍回来还是就精挑细选些放得过心的。
这些问题关系到衣肆整个管理生存,巧文做得又是时兴口上的服饰,在没有信得过的情况下,她不想凭空给自己打造一面危墙,不出事还好,要是仍如薛家那样,凭空出了问题,不论是衣式泄露还是税收账本,都会让她吃了大亏。
人招来了,再一个个找谁出了问题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她宁愿衣肆进展稍微慢点,因此耽误了些进度也没关系,左右其他衣肆仿制出来了同款,她继续通过其他方式营销竞争便罢了。
一步步稳下来,跟着计划走,巧文相信,衣肆会扎下根的。
而她的下一步便是通过设戏场将衣肆打至火热。
到时不管赶制多少件裙衫均会一抢而空,供不应求,相较之下,缺一件还是缺十件到不那么重要了。
她们俩尽快缝制便是。
这戏场效应巧文分析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步,便是这开戏前的预热。
众所周知,过节时最火热的一刻永远是节日前的那一晚,当世的除夕,后世异国的圣诞,均是如此,哪怕不论何时,对学生来说,假期也是放学前的时刻最为美妙。
这开戏也是如此。
虽说寺院广设戏场,可那些真正为平常民众准备的戏还是少的,大多规模也不会这么大,还是以衣肆的名义开设,这一点就足够吸引很多人来看了。
就像一场令人期待的演唱会,随着开幕的日子一点点接近,那些蓬勃着热情的讨论也将一点点燃烧至顶。
同理,在这段时间内,衣肆将一次次被人们提起,宣传,夸大,新奇,期待,成为一个个走卒贩巷的口头话,一家家街里邻坊的饭后闲谈,一次次女郎团游的时兴话题,大家将一同把氛围推向火热,达到表面的一种繁荣的效果。
而这繁荣也会吸引更多不明真相的人来,再一次投入这个漩涡。
就说昨日,她与薛枝一同去了趟南市衣肆,那里特地开了镂空窗,其实是窗纸未裱,来达到后世玻璃展示窗的效果。
她与薛枝只在远处看着,衣肆时不时便会来几对结游的女郎驻足观看,叽叽喳喳,很是雀跃,偶尔也会有几个稍显猥琐的人偷偷摸摸来到衣肆周围,发现果真没有人,便故作声势冷哼一声,一甩袖,也斜眼往里看去,说得话听不清,但无非是些不过如此之类的。
巧文如何得知呢?
她看得清楚,其中不少是街上同行呢,一个个又摇头晃脑,目空一切地走回去了。
当然,巧文自动为几人添加了滤镜,毕竟,她是真吃够了同行的亏。
总之,从昨日第一日的效果便可看出,衣肆戏场的预热效果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