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回澧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玉虚山间,雾气萦绕,几只仙鹤落于池间,悠闲踱步,时而以喙扎入水中,叼上一只游鱼,吞入腹中。

    忽然,几只鹤像是被何物惊扰般,扇翅离去。

    在它们飞走后,水面上聚起一片灵力漩涡,在洞府前环绕一周,猛然被吸入洞中。

    刹那间,金光迸发,洞府封印自内破开,惊起水面上一群蜉蝣。

    余初晏伸着懒腰从洞府中走出,阳光正好,光斑透过头顶的合欢树洒落在水面上。

    金丹已成,又在残存的小秘境中肆意一番,余初晏如今境界巩固,体内灵力生生不息。

    金丹期容颜永驻,除非刻意改动,今后再无变化。

    余初晏对自己的容貌还算满意,除了不太像师尊有些可惜。

    青渊剑静静地别在她腰间,结丹后可御剑飞行,一开始练习时,青渊剑万般不配合,被揍了几次,已经老老实实指哪飞哪。

    看一眼日晷,已是仲夏时分,比她一开始所算的闭关百日要久了月余,是时候回澧都了。

    返京前,余初晏先去了一趟楚江周边,探望龙脉。

    那场祭祀,龙脉是专程奔赴为她造势而来,合情合理余初晏出关后也应该让其知晓。

    江面上船只不断,商旅络绎不绝,短短数月,巴丘恢复以往生机。

    楚江巴丘侧,岸边新建起一座寺庙,庙还未建成,神像已经铸好,余初晏望了一眼。

    “……”不确定,再看一眼。

    铜像脸戴傩面,一脚踩着龙身,左手握着巫铃,右手捏诀指天,颈间神态各异的眼球也雕得栩栩如生。

    龙盘旋于她身边,上身直立,凶狠传神的龙首立于她背后,配合着青面獠牙的傩面,活脱脱一副恶神的模样。

    余初晏:那日她有这么凶吗?

    无妨,横竖信仰之力收到就好,余初晏安慰自己。

    庙宇虽未建成,已经有不少人特意路过此地,在神像前一拜。

    走在街上也能听到本地人向外地商贾,夸大其词分享那场祭祀奇观。

    外地人半疑半信,但遇到的每一位本地人都会说上两句,次数多了也来了兴趣。

    有文人执笔成画,将当日之景跃然于纸上,取名为《神女斗天》。

    巴丘码头最大酒楼的老板见之,连连称赞,还特意命人将画放大数倍,刻于酒楼大厅,往来期间的客人都能看见。

    包括余初晏本人,幸好那日她戴了傩面……

    听闻落草为寇的府兵,主使者被杀,剩余的流放海州。

    听闻冰灾消散后,洞县差点酿出大疫,幸得太子当机立断,用了足足半个月时间,打捞河道尸体,净化水源。

    才避免洞县及下游乡县二次受灾。

    而知州与一众瞒而不报的地方官通通革职,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速度之快,都未等谕旨传回,引来百姓一片叫好。

    不止神女祭祀,百姓讨论得最多的便是太子与定边侯亲力亲为,四处赈灾一事。

    除了两者功绩,还有神女与太子暧昧不清的关系,毕竟余初晏骑龙将太子接走一幕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有说神女就是太子妃,与太子系伴侣;有说神女只是借太子妃凡人之躯,行逆天之事,祭祀结束后离去,独留太子念念不忘。

    更甚者说神女与太子是天界母子,神女为子下凡,助其一臂之力。

    众说纷坛,越传越离谱,余初晏听了都摇头。

    其间夹杂着另一传闻,说神女是天坑山的山神,曾救下过当地村民献祭的新娘,村民亲眼所见她从天坑山的巨大洞穴中走出。

    其后,因为失去山神,天坑山发生山崩,一整个村庄都被埋于山石之下,活下来的不过数十人,幸存者亲口言是因为村民惹怒了山神。

    这些传闻都为神女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借由巴丘之水,再传至青渊各地。

    余初晏很满意,她获得了信仰与力量,太子获得了声望,龙脉重回了健康。

    故地重游,寺庙的主持认出了余初晏,他瞳孔微缩,大抵是猜到了眼前的女子与传闻中的神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靠着余初晏赠与的令牌,获得了一批物资,让庙中老弱熬过了隆冬,开了春又领到了粮种,在后院里耕种,也能勉强过活。

    “您……”

    余初晏掀开井盖,缩小到小臂长的水龙迫不及待钻出来,缠在她手臂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