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一个螺丝钉坏了,换掉就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宫野厚司毕业已经六年了,他也已经在组织工作了六年。

    ??如果组织看到课题进展如此缓慢,他们会怎么想?

    宫野厚司加入的并不是一所大学实验室,也不是自由探索的非盈利研究机构。那种犯罪组织的科研哲学,一定是极端功利的??效率至上,可利用的成果至上,一切都要为利益服务。

    在这样的环境下,科学不再是对未知的探索,而是赤裸裸的工具。它不需要理论的完美性,不需要基础研究的沉淀,甚至不需要科学家对自己的研究有完整的理解。

    唯一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带来实际收益。

    在犯罪组织的实验室里,科研的终点不是发表论文,也不是推动学术界的进步,而是直接兑现成权力、金钱,甚至是掌控生死的手段。

    六年的时间,足够研发出一款能撼动世界格局的生物武器;足够让一个普通的科研项目走向市场;足够让某个理论,变成能带来暴利的专利,成为足以左右一个体系的垄断产品。

    可是,哪怕是最严苛的科学史学家都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科学推进是“量子”的,即,科学的进展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跳跃式的。

    它不是一条稳定攀升的阶梯,而是弯弯绕绕的山路??有时候几年没有突破,有时候一天之内,整个领域都会被颠覆。

    但是在这一天之后,又是无穷无尽的探索,直到用数以万计科研人员的生命和时间积累的量变达成质变的那一天。

    ?六年熬鹰般的等待,即便是对一个纯基础研究的实验室来说,也已经略显漫长。

    即使宫野厚司的研究方向真的如此重要,组织的耐心,或许已经在耗尽的边缘了。

    ……在这个情况下,组织会怎么做?

    第一种可能:他们会施压。也许他们已经给了宫野厚司足够的时间,但他始终无法交出一个可以量产的成果,所以组织开始施加压力,让他加快进度。但问题是,压力不会让课题变得更容易,只会让研究人员变得更痛苦。

    科学研究需要思考、推演、实验、失败、调整,再次实验……它不是靠意志力就能突破的领域。组织可以用压力逼迫一个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写出报告、优化实验流程,但他们无法让一个人在六年的煎熬中凭空生出一个本不存在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科学突破往往需要时间??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一辈子,也许永远无法实现。

    而在一个以效率为第一优先级的犯罪组织里,六年的失败,有可能已经足够让宫野厚司的价值被彻底否定。

    那么,尽管长岛京悟非常希望这不是真的,但无可避免的,最可能的情况便是??

    当科学家成为瓶颈,那就换掉科学家。

    。

    就像马蒂尼曾说的,在组织眼里,人从来都只是工具。只要他们认为一个人没有用处,就会像处理垃圾一样处理掉。在他们的逻辑里,一个无法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