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数据进展显著,午餐需求更显著(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药后,他的主要科研工作就是破解这瓶裂解液的秘密,找出其中究竟是哪种成分创造了这近乎奇迹般的效果。可这种从零开始的探索怎么可能简单?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千千万,这种毫无线索的筛选方式简直是海底捞针。他尝试了一次又一次的质谱、NMR,甚至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嘈杂得毫无优化空间。他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假设,却一次次遭遇失败,甚至有实验动物吃下试验品后死得无声无息……在这场毫无头绪的研究折磨下,宫野夫妇最终想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案:
??如果无法从裂解液中分离出真正的“银色子弹”,那不如干脆把裂解液整个浓缩、装进胶囊,直接递送进实验体?反正它本身无毒无害,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啥也没发生,而如果真的有效果,那就是意外之喜!
……这操作,颇有种生化人干到最后,咬着后槽牙把实验台上的所有试剂全倒进反应瓶里“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风范。宫野厚司和长岛京悟不愧是从同一个实验室里出来的,这种大力出奇迹的实验理念某种意义上简直是一脉相承。
而奇迹,恰恰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服用了这种细胞裂解液胶囊的实验鼠,竟然表现出了奇异的、宛如时间静止一般的“定格年龄”表型!他们测试了不同年龄的实验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款胶囊可以彻底阻止衰老,将受试者的生理状态永远固定在某个年龄段,但无法逆转已经发生的衰老。他们试图在此基础上优化剂量和递送方式,但由于根本不清楚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在仅靠裂解液现有浓度的情况下,最理想的效果,也就是定格衰老。
当研究已经做到这个地步,真要是写成论文发出去的话,宫野夫妇已经可以把一整年的新人科学家奖拿个遍,然后办张卡开始强身健体,坐等死前拿诺贝尔奖了。
然而,显然组织的想法并不一样。在短暂的振奋之后,他们迅速向宫野厚司拨下了更多的资金、更多的资源,甚至给予了更高的期待,希望他能早日研发出一款能够逆转衰老的终极药物。而这一刻,也成了宫野厚司噩梦的开端??
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复现当年在老登实验室那次逆转神经细胞衰亡的实验,自然也就无法再次得到裂解液。更糟糕的是,由于他的研究项目被组织列为最高机密,他被严密监视,寸步难行,甚至连回老登实验室寻找灵感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他的人生最后两年,便在这种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恶性循环中枯竭殆尽。
。
长岛京悟心知肚明,组织招揽自己的最基础目标就是复现那次实验。为此,他们给了他一个几乎完美的实验室,设备先进、资源充足,摆明了就是要他尽快复现宫野厚司的研究成果,越快越好。
组织挑中他而不是老登,本身是符合科研界潜规则的。科研界默认,导师已经脱离实验台,主要负责项目管理、方向把控、申请经费、处理行政事务。至于那些真正趴在实验台前,日复一日地移液、孵育、离心、跑胶、分析数据的,往往是博士生和博后。而长岛京悟,恰恰是老登实验室里和宫野厚司研究方向最高度重合的那个人。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