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 平静地,教人惴惴不安。

    几位官员面面相觑一眼,都唯恐姬檀把情绪积在心里,闷出心病,登时深感担忧地宽慰了姬檀好一阵,直到无话可说方才告退,临走前还不放心地望了姬檀一眼。

    这场景把姬檀看得颇为无言,但他真的没有心情阴郁,相反,他早就不对皇帝抱有任何期望了,又谈何失望。

    骤然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姬檀心里更畅快了。

    他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代顾熹之受过。

    既如此,他享用顾熹之的身份、地位以及权势,也都是应得的。

    没道理他替顾熹之遭受了这所有的风刀霜剑、如履薄冰,到头来还要把自己的性命搭上,这是决计不可能的,姬檀不会允许。

    他会恪尽履行太子的职责,顾熹之也该谨遵为人臣子的本分。

    君君臣臣,身份尊卑,永不僭越。

    如果顾熹之能够全然做到这一点,兴许他还能留他一命。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将人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好,万不能再出现任何纰漏。

    这件事,姬檀交给小印子亲自去办。

    旋即姬檀举步回到房间,立在铜镜前双臂平展,近身服侍的下人为他更换了一袭绛红直裾打底、杏金色宽袖缎面的常服,他稍后要去寿康宫陪太后用晚膳。

    至于为什么不是去皇后的栖梧宫,姬檀想也知道,皇后多半又在礼佛。即便不是,也不会想要见他。

    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这样。

    放眼整个宫里,只有太后疼他,知道了白日的事情,定会在皇帝面前为他说话,姬檀也想见皇祖母了。

    更完衣裳,姬檀带着下人出发前往寿康宫。

    ?

    那厢,东宫别院。

    顾熹之足足将养了一个多月,日常下地行走活动不成问题,虽内伤断骨还是严重,但时间耽搁不得。

    太子殿下对他百般照拂,不代表这是应该的。

    何况,顾熹之早按捺不住了。

    自他醒来后一次太子殿下的面都不曾见过,他知道太子殿下政务繁忙,就连东宫别院的下人每日都步履匆匆。

    顾熹之看在眼里,愈发坐不住了。

    见不着太子,他决定先去翰林院销假上任,哪怕是做些微不足道的事也好。

    皇帝对科举进士的关注不减,尤其是前三甲,因此顾熹之销假的流程十分顺畅,当天就办好了。

    不过上任还要再等一天,且顾熹之赶得正是时候。

    由于朝堂政策出了变故,明日皇帝要召翰林院协助典籍侍奉六书,御前伴驾左右。顾熹之作为探花,现任翰林院编修一职,自是要一同前去的。

    上峰侍讲学士再三叮嘱他们三人提前做好准备,以备考察。

    其他同僚已经抓紧时间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温习典籍,独顾熹之还有要事要办。

    他准备重新租房。

    从明日起顾熹之就正式当值了,他每月的俸禄足够养活自己和母亲,不能再理所当然地接受太子殿下的慷慨。

    这件事等回去和母亲具体商量一下,他今日先了解市场行情。

    但还没等顾熹之见到沈玉兰,就先察觉了东宫不同于往日的紧张气氛。

    平日顾熹之只待在别院养伤,很少见到东宫其他人的面孔。今天从外面回来,正好迎面遇上两个时常往来别院和太子殿下身边的下人,对方朝他恭敬一礼,顾不上多说句话就疾步离开了。

    顾熹之随即回首,见那两人交头接耳,目色凝重,他隐约听见“宫里”“种桑”和“殿下被陛下重责”几个字眼,未及多想,心里就先猝然一突。

    是太子殿下出事了吗?

    顾熹之想上前问人,奈何两人已经走出很远了,不得不作罢。

    而且,就算他问,对方也未必会说;即便说了,也未必是实情,他们不过议论而已。

    倒是这几个字眼??

    顾熹之几乎立刻地就回想起侍讲学士提到的明日协助典籍的内容,分明一件事。

    竟是与太子殿下有关。

    可惜他这段时间都在养伤,足不出户,和翰林院的同僚也不熟悉,一时间连个了解详情、能打探消息的朋友都没有,只能揣着一知半解先回去。

    回到别院,顾熹之还是决定过两日再搬出去。

    他实在太想知道太子殿下的事。

    然而甫一进门,顾熹之就愣住了。

    看着母亲拾掇好的行囊,还有站在一旁的小印子,顾熹之心道,也好,他们已经麻烦太子殿下太久了,早些搬出去,也省得给人添麻烦。

    反正,他明日御前伴驾就知道了,届时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