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淘金浪潮!冲向勘察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登记的人群。所有抵达勘察加的人,第一件事便是前往北洋水师的驻地,学习《勘察加金矿开采管理章程》。
水师官员在码头搭建了临时帐篷,将章程张贴在木板上,逐一讲解:“第一,所有淘金者需在水师登记备案,领取‘开采许可证’,无证开采者一律没收所得;第二,开采区域由水师统一划定,分为‘商户开采区’与‘个人开采区’,不得越界;第三,严禁破坏山林、水源,违者重罚;第四,矿税按月缴纳,水师会派专人上门收取,绝不允许任何人偷税漏税……”
百姓与商户们认真听着,看到章程里写着“水师保障所有淘金者的安全,若遇危险可随时向就近的水师哨所求助”,心中的最后一丝顾虑也消失了。
张姓富商在登记时,直接向水师官员表示:“愿意缴纳双倍矿税,只求能优先挑选开采区域!”
水师官员按照章程,将一处探明储量丰富的砂金矿划给了他,并派了十名水师士卒,协助他搭建矿场营房与防御设施。
拿到开采许可证后,所有人都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淘金生涯中。
商户们的大型矿场,迅速在划定区域内搭建起工棚、冶炼厂、仓库,老工匠们指导矿工使用“重选法”“混汞法”等技术淘金,每天都能产出大量金砂与金块;个人淘金者则分散在河流两岸,手持淘金盆,在水中反复淘洗砂砾,虽然效率不如大型矿场,却也时常能淘出细小的金砂,每当有人高喊“我淘到金了”,周边便会围拢起一群羡慕的目光。
勘察加半岛的水师驻地周边,一夜之间变得热闹非凡。
商户们开设的商铺、酒馆、客栈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商铺里售卖着从大明运来的布匹、茶叶、瓷器,还有本地捕猎的兽肉、捕捞的海鱼;酒馆里挤满了劳累一天的矿工,喝着烈酒,畅谈着淘金的收获与梦想;客栈里住满了刚抵达的淘金者,打听着哪里的矿脉更容易出金。
甚至有人在驻地附近开设了“淘金工具铺”,专门售卖淘金盆、矿镐、筛子等设备,生意火爆。
水师将士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户们按照章程,定期向水师缴纳矿税,还主动送来大量棉衣、被褥、粮食与蔬菜,“感谢水师保护矿场安全”;商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将士们不用再依赖朝廷调拨,随时能买到需要的东西;作坊里打造的优质工具,让修缮战船、加固营寨的效率大大提高。
有个水师老卒,此前冬天只能靠单薄的棉衣御寒,如今穿上了商户送来的狐皮大衣,感慨道:“这辈子都没想过,在这苦寒之地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朱高炽与朱雄英站在驻地的瞭望塔上,看着下方热闹的景象,脸上满是欣慰。
“高炽,你这招真是太高明了!”朱雄英笑着说,“既解决了水师的物资问题,又让百姓有了致富的机会,还为朝廷增加了税收,一举多得啊!”
朱高炽望着远方连绵的矿场与穿梭的人群,感慨道:“这只是开始,等矿场规模扩大,来往的商船更多,咱们就能在这里建立更完善的城池、港口、学校,让勘察加不仅是淘金之地,更是大明在海外的坚固堡垒,为探索美洲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俞通渊拿着最新的统计报表,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殿下,这半个月,咱们已经收到矿税黄金两千两,还有商户捐赠的粮食十万石、棉衣五千件!照这个势头,不出半年,勘察加就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甚至能向朝廷上缴赋税了!”
朱高炽接过报表,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好!但一定要守住底线——既要保障商户与百姓的利益,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也要严格管理,不能让淘金破坏这里的环境,更不能让有些人趁机作乱。”
“另外,派些人去矿场,向矿工们传授一些基本的耕种技术,告诉他们,除了淘金,也能在周边开垦荒地,种植耐寒作物,这样就算将来淘金热潮退去,他们也能在这里安居乐业。”
俞通渊连忙应道:“属下明白!这就安排人去做!”
瞭望塔下,淘金的号子声、船只的鸣笛声、商铺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乐章。
朱高炽知道,他掀起的这股淘金浪潮,不仅改变了勘察加半岛的命运,也为大明的海外开拓,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李景隆与徐增寿归来时,最坚实的后盾——当他们带着美洲的高产作物种子返回时,这里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天寒地冻、物资匮乏的小据点,而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海外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