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收获!震撼人心的产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随着朱高炽一声令下,在场众人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撸起衣袖,走进田垄间动手挖土豆。

    朱高炽也没丝毫世子架子,直接屈膝蹲在地上,伸出双手扒开表层湿润的泥土,指尖刚触到硬物,便小心翼翼地顺着边缘刨挖——很快,一个个拳头大小、裹着泥土的土豆便接连从土里滚出,褐黄色的表皮沾着新鲜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瞬间映入众人眼帘!

    在场众人大多是第一次见土豆,目光瞬间被牢牢吸引。

    谁也没忘,当初培植这批土豆时,李景隆与徐增寿从美洲带回的种薯本就数量有限,每一颗都被精心切块,带着芽眼埋进试验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朱高炽还特意让楚雄带着五百甲士轮班值守,从浇水、施肥到防虫害,每一步都精细到极致。

    如今看着土里冒出的土豆,所有人都明白,这段时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终于开花结果了。

    朱高炽小心翼翼地刨出一颗最大的土豆,放在掌心掂量——沉甸甸的触感从掌心传来,他像捧着世间最珍贵的金元宝一般,眼神里满是珍视。

    指尖轻轻拂去土豆表面的泥土,那饱满的形状、紧实的质地,都在诉说着丰收的信号。

    但他很快收敛了情绪,努力平复着心中的激动——他清楚,土豆收获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筛选优质种薯、总结培育经验、制定推广计划,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容不得半点松懈。

    另一边,朱元璋早已带着太子标、郑清之等人围了过来。

    看着朱高炽手里那黄不拉几、模样算不上精致的土豆,众人都愣在了原地,脸上满是茫然。

    朱元璋率先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质疑:“这……这圆滚滚的玩意儿,就是你说的高产粮食?”

    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过水稻、小麦、粟米等各色作物,却从未见过这般长相的粮食,实在难以将它与“亩产二十多石”的传言联系起来。

    太子标也跟着点头,眼神里满是困惑:“高炽,就这?看着与寻常芋头倒有几分相似,真能有你说的那么神奇?”

    连一向博闻强识的郑清之,此刻也眉头紧锁,满脸茫然——他自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读历代农书,却从未在典籍中见过这种作物。

    在他看来,这土豆卖相实在普通,甚至有些粗糙,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它能颠覆大明现有的粮食格局。

    眼见三人都带着轻视与疑虑,朱高炽也不辩解,只是小心翼翼地把掌心的土豆递给朱元璋,又从土里刨出几颗,放在众人面前的草席上:“你们可不要小觑了它!别看它模样普通,接下来有你们大开眼界的时候!”

    话音一落,他便再次蹲下身,埋头加快了刨土的速度。

    不过片刻工夫,众人便看到朱高炽从同一株土豆秧下,接连刨出了一串土豆——足足七八颗,颗颗都有拳头大小,又大又圆,紧紧簇拥在一起,像一串沉甸甸的珍宝。

    这一幕看得朱元璋眼睛都直了,先前的质疑瞬间被震惊取代,他猛地转头对着身后的书吏高声喊道:“来人!快记录!把每一株的产量都记下来!”

    太子标也回过神来,连忙上前安排:“快!把秤搬过来,每刨完一垄就称重,数据绝不能错!”

    他此刻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期待,迫切想知道,这土豆的产量是否真如朱高炽所说,能达到亩产三十石,若是真能实现,大明的粮食危机将彻底迎刃而解。

    朱高炽将这一串土豆小心地递给农官,农官立刻将土豆放到秤上。

    书吏凑上前,盯着秤杆上的刻度,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启禀陛下、太子殿下,这一串土豆,足足四斤二两!”

    听到这个数字,朱高炽的眼睛顿时一亮——这还只是单株的产量,按照试验田的种植密度,每亩有上千株土豆秧,如此算来,这一亩地的总产量,绝对不会低于预期!

    想通这一点,他顿时拍了拍手,看向身边早已跃跃欲试的满朝文武,笑着说道:“行了,大家都动手吧!先把这块试验田的土豆全部清理出来,让咱们亲眼看看,这土豆到底能产多少!”

    他心里暗自盘算——满朝文武都是现成的“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既能加快收获进度,又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土豆的高产,往后推广时也少些阻碍。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官员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进田垄间,有的用锄头小心刨土,有的弯腰捡拾土豆,连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翰林院老臣,也放下了架子,蹲在地上仔细搜寻着土里的土豆。

    眼见刨出的土豆越来越多,一个书吏根本来不及逐一称重,只能先将土豆整齐地堆放在一旁,形成了一座小小的“土豆山”。

    朱元璋看着不断增高的土豆堆,眼睛瞬间瞪得滚圆,索性也不顾帝王威仪,撸起龙袍的袖子,带着太子标与马皇后亲自下场——马皇后负责将土豆上的泥土拂去,太子标帮忙搬运,朱元璋则亲自扶着秤杆,一边盯着刻度一边高声报数,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半个时辰,草席上的土豆就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朱元璋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扭头看向一旁记录的书吏,语气急切地问道:“那个谁,现在一共多少斤了?”

    书吏连忙捧着账本上前,咽了口唾沫,战战兢兢地回答:“启禀陛下,已经快四百斤了!”

    四百斤!按照大明一石一百二十斤的标准换算,这就是三石多,接近四石!

    听到这个数字,满朝文武瞬间沸腾,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要知道,大明南方最肥沃的水田,水稻亩产也不过三石左右,而这土豆才收获了试验田的一小部分,产量就已经超过了水稻!

    “我的老天爷!难不成世子殿下先前说的亩产二三十石,竟然都是真的?”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发出惊叹,这话瞬间引起了共鸣。

    一想到这个可怕的可能性,所有人都像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浑身上下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