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从乞丐到帝王!大战略家朱元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有决胜的从容,亦有对战场局势的敏锐把控。

    这种将战略预判与战术时机完美结合的能力,让徐达、常遇春等猛将也不禁叹服。

    李文忠在漠北之战中,率轻骑奔袭数百里直捣元军大营,看似是悍勇之举,实则暗合朱元璋“以快打慢,出奇制胜”的战略部署。当李文忠在草原上疾驰时,朱元璋已在应天绘制好元军撤退路线,命蓝玉在必经之地设伏。

    这种战略层面的提前布局,让每一场局部战斗都成为全局胜利的铺垫。就像在棋盘上,看似孤立的落子,实则早已连成杀局。

    更令人惊叹的是朱元璋的应变能力。当张士诚固守平江时,徐达的强攻屡屡受挫,朱元璋立刻调整战术,下令“筑长围以困之”。

    十万明军环城构筑木栅,挖掘深壕,将平江变成一座孤城。

    这种从攻坚战到围困战的转变,既保存了兵力,又消磨了敌军意志。

    正如老纸常对将领所说:“战无常法,因敌制胜。”

    当徐达等将领在战场上执行战术时,朱元璋已在中军帐中推演着十几种可能的战局走向,随时准备调整战略布局。

    事实上,大明开国的每一场战役,都像是朱元璋精心编排的棋局。

    徐达、李文忠等名将是棋盘上纵横驰骋的棋子,而他则是那个俯瞰全局、掌控节奏的弈者。

    这种将战略高度与战术智慧熔于一炉的能力,让老朱既能在元末群雄割据时制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韬晦之计,又能在时机成熟时以雷霆之势横扫天下。

    想到这里,朱高炽就不禁暗自赞叹。

    望着老朱在舆图前挥斥方遒的身影,他忽觉眼前的场景恍若隔世。

    眼前这位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帝王,竟曾是濠州街头蓬头垢面的乞儿,这命运的跌宕起伏,任谁想来都觉不可思议。

    一个乞丐成长为眼前的大战略家,天知道老朱是怎么做到的!

    兴许是感受到了小胖墩的炽热目光,朱元璋不禁为之一怔。

    很多年前的淮西大地,饥荒如恶鬼般肆虐。少年朱重八蜷缩在破庙角落,腹中饥火灼烧,耳畔还回荡着父母临终前的**。

    为求一口吃食,他揣着破碗踉跄上路,赤脚踩过结冰的田埂,饿极时连观音土都吞咽下肚。讨饭的日子里,他见过地主家的恶犬撕咬流民,也在大雪天被富家子弟用石子砸得头破血流。

    流浪途中,他走遍大江南北,看尽人间百态。饿殍遍野的惨状、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红巾军振臂一呼万民响应的壮阔,这些景象深深烙印在他心底。

    那些在尘土里打滚的日子,在寻常人眼中或许是无尽的屈辱,却成了朱元璋最锋利的磨刀石。

    投军濠州时,朱元璋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兵。

    但他总能在战场上敏锐捕捉战机:元军骑兵冲锋时扬起的尘土方向、敌军粮草押运的规律、守城将领的细微破绽……这些来自市井生存的经验,让他在军营中脱颖而出,直至被郭子兴看重,这才有了起家之势。

    然后,一飞冲天,横扫天下,定鼎大明!

    这就是他朱元璋啊!

    从乞丐成为帝王,他记得饥荒年间树皮被啃食殆尽的惨状,所以推行休养生息;他记得贪官污吏如何欺压百姓,所以对腐败零容忍。

    从乞丐到帝王,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在苦难中淬炼出的坚韧与清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