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锁钥之地!远东霸主大唐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sp;   “此外,我大明现如今征服了倭国,那么就可以恢复唐代渤海国曾依托黑龙江流域,开辟出联通东北亚的‘龙原—倭国道’,如今我大明凭借强盛国力与军事威慑,正可续写这段尘封的海上传奇。”

    “黑龙江河口作为天然良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向北可辐射勘察加半岛的渔猎部族,向东能触及千岛群岛的原始聚落,库页岛的皮毛采集者与北海道的农耕族群亦将此地视为交易枢纽。”

    “尽管这些蛮夷部落的物产以兽皮、海产、木材等初级资源为主,相较江南丝绸、瓷器的巨额利润,经济价值略显微薄。但从战略层面考量,当我大明商船满载茶叶、铁器、布匹驶入这片海域,以物易物的交易背后,实则是文明火种的播撒与帝国影响力的渗透。”

    “通过商贸往来,大明不仅能掌握各部落的生存动态,更可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精巧的手工业制品,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文化认同。长此以往,这些游离于中原文明之外的蛮夷部落,终将成为大明在东北亚的利益纽带,构筑起以大明为核心的朝贡贸易新体系,进一步巩固帝国在远东的霸主地位。”

    “这也是我们开展东海贸易的主要目标之一,除了贸易能够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就是奔着这朝贡贸易新体系,奠定我大明的霸主地位!”

    随着朱高炽勾勒出的贸易路线,老朱与太子标眼睛越来越亮,目光灼灼地看着堪舆图。

    “唐朝为什么能成为远东霸主?”

    朱高炽看向二人,发出了灵魂拷问。

    “唐太宗、高宗则以水陆并进之策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统辖其地,治所初驻平壤,后迁至辽东,通过‘营州入安东道’连接辽东与中原,又以渤海国为中介,开辟‘龙原—倭国道’(吉林珲春至倭国),将黑龙江流域的皮毛、海东青等特产经辽东转运至中原,同时输入丝绸、铁器。”

    “锦绣盛唐对辽东与黑龙江流域的经营,首次将东北亚广袤区域纳入中原王朝的政治辐射范围,不仅巩固了北疆安全,更通过渤海国等中介,将中华文明延伸至朝鲜半岛、倭国列岛,形成以唐为核心的远东朝贡体系。”

    “此外唐朝以长安、洛阳为核心,构建起庞大的水陆交通网络。丝绸之路的繁荣让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扬州、广州等港口城市商船云集,江南地区的稻米、丝绸,北方的畜牧产品,以及中亚的香料、珠宝在此汇聚流通,唐三彩、丝绸等商品成为远东各国追捧的奢侈品,经济实力奠定称霸根基。”

    “既然盛唐可以做到,那我大明也未尝不可!”

    模板都摆在这儿了,难道还不会抄吗?

    老朱深吸了一口气,搓了搓有些发麻的面孔。

    太子标则是神情振奋,眼睛死死地盯着堪舆图。

    方才朱高炽勾勒的蓝图,恰似一柄钥匙,打开了他们心中尘封已久的盛世构想——若能复刻盛唐荣光,将大明疆域从白山黑水延伸至东海之滨,岂止是开疆拓土,更是缔造超越汉唐的不朽基业!

    以辽东为基、以倭国为翼的战略规划,分明让父子二人看见大明重走盛唐之路的可能。

    经营黑龙江流域不只是军事布局,更是重现“万国来朝”盛景、确立中华正统的绝佳契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