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扶持!勋贵与皇室一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宴会结束。

    诸将纷纷告退。

    等他们走后,老朱顿时笑呵呵地向朱高炽竖起了大拇指。

    要不说还得靠小胖墩啊,有了武将勋贵出力,朝廷开发辽东的前期投入,也可以大大大减少。

    太子标倒是有些忧心,皱着眉头开口道:“炽儿,这样做会不会让人齿冷啊?毕竟众将才为我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结果皇室却……”

    “丧标你想多了。”朱高炽解释道,“皇室与勋贵本就一体,要是大明亡了的话,谁还承认他们的勋贵身份?”

    “大明的国运便是他们的靠山,一旦社稷倾覆,那些世袭的爵位、煊赫的门楣,顷刻间便会沦为草芥。昔日的荣耀将随王朝崩塌化作尘埃,新朝又岂会承认前朝旧贵?”

    “所以勋贵本就该与皇室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老朱听后也点了点头,对于这些追随自己的老兄弟,他还是有着感情在的。

    这个时候的朱重八并没有黑化,或者说已经没有黑化的机会。

    朱高炽又补充道:“将武将勋贵的利益彻底的与皇家捆绑之后,武勋对皇帝的忠诚就会再上一个台阶,毕竟维系关系的最好的纽带就是共同的利益。”

    “当开发辽东的利益链条将皇室与武将勋贵牢牢缠绕,原本的君臣关系便注入了更深层的羁绊。皇室以海船建造为饵,将军功世家的财富野心与王朝开拓疆土的宏图熔铸一体。共同利益的枷锁远比道德训诫更有力,自此,捍卫皇权与守护家族利益再无分别,忠诚在利益的淬炼中愈发纯粹而牢固。”

    顿了顿,朱高炽又提到了一点。

    “说起来,朝廷还得扶持武勋。”

    听到这话,老朱眉头一皱,太子标却面露茫然。

    “扶持武勋?这是为什么?”

    “因为武勋没有传承,但文臣儒生却有!”

    朱高炽给出了最直白的解释,笑道:“科举每隔三年就会举办一次,每隔三年便载着新科进士涌入朝堂,文官缙绅似春草繁茂,年年都有新鲜血液充盈六部台阁……可是武勋呢?”

    “武勋集团,开国的虎将名臣逐渐凋零,后代承袭的爵位虽显赫,却再难有父辈沙场建功的机会。没有新的军功维系,世袭的荣光难免黯淡,与源源不断通过科举晋身的文官相比,武勋的上升通道日渐狭窄,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也随着岁月流逝而式微……这样一来朝堂迟早都会文武失衡!”

    此话一出,老朱与太子标瞳孔猛地一缩,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指节无意识地叩击着扶手,眼底泛起冷意。

    科举如同永不枯竭的泉眼,三年一次的开科取士,将大批文官缙绅送入朝堂,他们结成党羽、把持舆论,正悄然蚕食着武将勋贵的话语权。

    立国之初精心构建的文武平衡,正随着岁月推移逐渐倾斜。

    徐达鬓角染霜,冯胜气力不复当年,那些曾与他并肩厮杀的老兄弟,或已垂垂老矣,或如邓镇般早早病逝。

    新生代武将中,能扛起大梁者寥寥无几,多数沉溺于酒色犬马,空有世袭爵位却无半点父辈风采。

    而文臣却靠着科举制度代代传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武将却后继无人,青黄不接。

    朱元璋深知,长此以往,朝堂之上文盛武衰,不仅边疆防务堪忧,更会威胁到皇权统治的根基。

    这份潜藏的危机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他心底,现在被小胖墩提及,老朱也不得不未雨绸缪,思索着如何重新扭转这日益失衡的局面。

    此刻朱高炽也是思绪万千。

    大明战兵,曾经追亡逐北、横扫草原的雄师,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败的呢?

    是土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