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跑道(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汁,再一起送入口中。柳如烟学着他的样子,尝了一口。乌伽黎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但它完美地吸收了咖喱的香浓,口感扎实而又独特。而那份烤牛肉串,则充满了浓郁的炭火香气和香料的复合风味,让她吃得停不下来。
“太好吃了!”她满足地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当地味道!”
第二天,他们决定离开石头城,去探寻扎马尼的自然与乡野。
他们包下了一艘传统的“独桅帆船”(DhOW),沿着扎马尼河,向上游驶去。这种有着巨大三角帆的木船,数百年来,一直是东非海岸主要的交通工具。
船夫是一位皮肤黝黑、笑容淳朴的中年人。他熟练地操控着帆船,在宽阔的河面上,借着风力,安静而平稳地航行。两岸是茂密的红树林,不时有各种水鸟从林中飞起。
柳如烟盘腿坐在甲板上,感受着微风拂面,看着两岸不断变换的风景,感觉整个身心都放松了下来。
船行至一处开阔的水域,船夫忽然放慢了速度,指着不远处的水面,用不甚流利的英语说:“HippO...HippO...”
柳如烟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群河马,正懒洋洋地泡在水里,只露出圆滚滚的后背和一对小小的耳朵。它们不时地张开巨大的嘴巴,打着哈欠,发出沉闷的吼声。
“哇!是河马!野生的河马!”她激动地小声说。
船继续前行,他们还看到了在岸边晒太阳的尼罗鳄,那冷酷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下午,船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旁靠了岸。船夫介绍说,这是他的家乡。村民们对他们的到来,报以好奇而友善的目光。孩子们光着脚丫,追逐着一只用塑料袋做成的足球,笑声清脆。女人们则坐在巨大的猴面包树下,一边聊天,一边编织着草席。
他们没有去打扰村民的生活,只是在陆沉的带领下,去村子里唯一的小学,将他们提前准备好的文具和糖果,交给了学校的老师。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本地人,他用真诚的语言,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孩子们拿到礼物后,脸上露出了羞涩而又灿烂的笑容。
离开村庄时,柳如烟的心中,充满了复杂而又温暖的情绪。她看到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但更看到了这里人民的乐观、淳朴和强大的生命力。
“我忽然觉得,我们之前的旅行,都太‘精致’了。”她对陆沉说,“在这里,我才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第三天,他们再次回到石头城,去触摸这座城市历史中最沉重的一面。
他们来到了曾经的奴隶市场遗址。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一座圣公会教堂,但在教堂的旁边,依然保留着当年关押奴隶的地下室。
他们跟随着向导,走下狭窄的石阶,进入了那低矮、潮湿、几乎没有光线的地下室。向导介绍说,在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这样一个小小的、不到二十平米的空间里,要关押五六十名奴隶,让他们在这里等待被拍卖或运往海外。
柳如烟站在冰冷的石室里,看着那条用于冲刷排泄物的石槽,和墙上用于拴住奴隶的铁环,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她几乎能想象到,当年这里充斥着怎样的绝望、恐惧和痛苦。
教堂外,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令人心碎的奴隶纪念雕塑。五个带着铁链和枷锁的奴隶,被困在一个深坑里,他们的表情,充满了无助与悲伤。
柳如烟站在这座雕塑前,久久不愿离去。她的眼眶湿润了。这一刻,她才深刻地理解到,那些她在美国看到的、关于种族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历史的伤痕,如此深重,如此触目惊心。
离开奴隶市场时,他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
为了转换心情,也为了感受非洲文化的另一面,晚上,陆沉带着柳如烟,去参加了一场本地人的音乐与舞蹈集会。
在一个露天的广场上,篝火熊熊燃烧。几位鼓手,正激情四溢地敲打着大小不一的非洲鼓。那鼓声,不是单一的节奏,而是由多种节奏交织而成的、充满了力量和变化的复调音乐,仿佛在与人的心跳共振。
在激昂的鼓点中,一群男女舞者,赤着脚,在场地上尽情地舞蹈。他们的舞姿,充满了原始的、野性的力量,时而模仿动物的姿态,时而进行着充满爆发力的跳跃。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与白天在奴隶市场看到的悲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柳如烟看得入迷,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快要被那鼓声所点燃。一位戴着花环的大妈,笑着向她伸出了手,邀请她加入。柳如-烟有些犹豫,但在陆沉鼓励的眼神中,她还是勇敢地走进了舞池。
她笨拙地模仿着大家的动作,很快,就被那种纯粹的、释放天性的快乐所感染。她跳着、笑着,感觉所有的沉重与烦恼,都在这激昂的鼓点和淋漓的汗水中,被彻底地释放了出去。
在即将离开扎马尼的前一晚,他们坐在酒店庭院的躺椅上,仰望着非洲大陆那片纯净的、缀满了璀璨星辰的夜空。
“扎马尼,给了我太多的冲击。”柳如烟感慨道,“它有最美的色彩,最动听的节奏,最淳朴的笑容,也有最沉重的历史和最残酷的现实。它太复杂了,我感觉我才刚刚触摸到它的一个小小角落。”
“这就够了。”陆沉握住她的手,“理解一个全新的大陆,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才刚刚开始。”
他从背包里,拿出了他为柳如-烟准备的,非洲之旅的第一份礼物。
那是一个小巧的、由乌木雕刻而成的盒子。打开盒子,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枚吊坠。吊坠的主体,是一颗深邃而神秘的、呈现出天鹅绒般蓝紫色调的宝石,被一圈朴拙的、手工敲打过的银边包裹着。
“这是‘扎马尼之星’。”陆沉柔声说道,他用一个虚构的名字,来称呼这颗类似于坦桑石的美丽宝石,“它只产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下,经过亿万年的沉淀才得以形成。它的颜色,像这里的夜空一样深邃,又像这里的海洋一样湛蓝,还带着一丝黎明前的紫色。它不完美,内部有一些天然的纹理,就像这座城市的历史一样,充满了故事。”
他将吊坠为柳如烟戴上,那冰凉的宝石,贴在她的肌肤上。
“我希望,它能为你留住扎马尼的星空、鼓声和那份最原始的感动。它代表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深邃与坚韧。也提醒我们,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要忘记,这里,是我们所有人,最初的家园。”
柳如烟抚摸着胸前的“扎马尼之星”,感觉自己与这片土地,建立了一种深刻的、无法言喻的连接。
当他们终于要离开扎马尼,准备飞往非洲大陆的下一个目的地时,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不舍。
他们的社交平台上,更新了非洲之旅的第一篇章总结。配图是那张柳如烟穿着基滕格花布裙,在石头城的雕花木门前,回眸一笑的照片。
文字充满了感性的思考:
“世界篇的第一站,我们回到了人类的黎明之地。扎马尼,用它迷宫般的小巷、辛辣的香料、沉重的历史和狂野的鼓点,为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生命’本身的课。在这里,我们学会了迷失,学会了聆听,也学会了在历史的伤痕之上,尽情地舞蹈。非洲,我们才刚刚开始读你,便已深深着迷。下一站,我们将深入内陆,去追寻那些驰骋在稀树草原上的巨大身影。你好,非洲!你好,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