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李谦的奏疏(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而厚的那一本,则是以臣子名义,上奏给找宸玉的。这份奏疏,记载的案情比给朝廷的那份更为详尽,除此之外,里面还列出了他对南凌复国大计的数十条谏言,字字句句均发自肺腑,仿佛一直以来尽心尽力辅佐她的,是他。
蔡相细细读起这份奏疏,书案边香炉冉冉升起一缕轻烟,随着卷中字里行间的真挚,将他的眉头舒展,也将他的心头舒展。
品过良久,他才道:“这些都是你写的?”
李谦道:“李某才疏学浅,苦思数日,才写出些狂妄之言,但愿能帮助殿下一二。”
“狂妄之言?老夫倒觉得,你这几条谏言,是为政箴言,当重之践之,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南凌势力何其微弱,而你身为郯国重臣萧相公的学生,前途无量,难道当真为了个女子,愿与我等同谋?”
李谦面色一沉,道:“李某投诚,六殿下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我虽身为郯国之臣,却看不到郯国的希望,太子秦燮当道,朝堂已然成了他的一言堂。老师辅佐大郯三代帝王,功在千秋,可在太子眼里,却是个冥顽不灵的愚昧之辈,我上书的这些大臣名单,哪个不是被太子一党打压,不是流放就是贬官?秦君八位皇子,最早的大皇子幼年便被太子暗杀,余下的惠王、勤王、廉王,均是未及弱冠便被送往偏远之地,封了个不上不下的亲王,从此连回京的机会都没有,也只有年长一些的英王早早搏了个圣名才得以留京,可即便留京,不也处处受他掣肘,纵有满腹才干却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更别说尚在襁褓的其他两位皇子,连能否活到长大的那日,还是未知呢。”
“蔡先生,李谦愿意倒戈,是因为我只想辅佐明君,而这位明君,便是南凌的公主殿下。”
蔡相听罢,不由地沉思片刻:“但你书中所言,想要回京后奏请秦征,准你任云州知州,这又是为何?”
李谦道:“此番回京,秦征定会对我加以封赏,老师也会举荐我升任大理寺少卿。可留作京官,只能帮殿下谋些小事,发挥不了大用。是以李某认为,留在云州,即便官阶比不上京官,但胜在手握兵权,另外,云州与南凌一山之隔,南凌百姓自十一年前归入郯国,却未曾有一日与郯国百姓一样,受到同样待遇,不是被欺压便是被强掳为奴开采黑癸矿。若我留在云州,也能对南凌百姓照拂一二。”
蔡相不禁随着他的所言陷入沉思,的确,李谦此番一举肃清了云州官场,还连带将凌州节度使羁押,对饱受欺凌的南凌百姓来说,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郯国三十六州,三十五州均已设立知州代替节度使一职,唯有南凌,在成为凌州之后,仍保留着节度使,并且由节度使掌管开采黑癸矿一事。为了霸占南凌独有的黑癸矿,秦征更是给凌州节度使许了特令,专门开通了一条运送黑癸石的路线,但凡是黑癸石入京,沿途均不设岗查验,这也是为何许参良将假黄金藏匿至陵州节度使府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