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 陈郡谢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公子,外面有个人说自己是陈郡谢弼,前来拜访。”

    桓权闻言放下手中书册,眼神中的惊喜难掩,连连道:

    “快请!快请!”

    老?人刚答应一声,桓权便站起身来,走下阶来,慌慌忙忙道:

    “不!不!我得亲自去迎!”

    说着便穿上双头履,朝着前堂门房走去,将老?人远远抛在后面,老?人小跑着才跟上桓权的步伐。

    心中只觉得奇怪,他在三公子身侧时间算来也有两年,还是第一次见他这般激动。

    “辅嗣!来人可是辅嗣公子?”

    “陈郡谢弼见过尚书郎。”

    来人是个弱冠左右的青年,一身梨白绮罗长衫,腰间系一条浅色的丝绦,头戴葛巾,分明是江南文士模样。

    然儒雅之中,却难掩一身孤傲之气,望之便如高山之月,令人心生仰慕,而不敢攀登。

    桓权闻言,收起脸上的笑意,后退两步,恭恭敬敬拱手作揖还礼。

    礼毕,桓权将谢弼迎入前厅,命人备上茶水点心,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听闻你在南山行医,怎会突然来京?”

    “近日是叔彦的祭日,故而回京祭拜。”

    叔彦,是前散骑侍郎钟雅的字,苏钧之乱时,钟雅为了保护天子,被逆贼苏钧所屠,死后被追封为侍中。

    钟叔彦当年与桓权、谢弼相交甚笃,曾同游北地,结为生死之交。

    苏钧之乱时,钟叔彦伴驾左右,宁死不愿曲节,以至于被乱军砍杀,死无全尸。

    而当时谢弼正为朝廷著作郎,与朝中公卿一同被囚于宫禁之中,因为官微职小,才侥幸保得性命。

    后苏钧忙于应对梁冀平叛的大军,谢弼才有机会为钟雅收敛尸骨,然而乱军之中,早已与尘土归为一处,只敛得几片衣角,连着那片尘土,一同归葬,立了衣冠冢。

    钟雅年幼丧父,因博学多闻,被太傅梁安辟为掾属,后又被举为秘书郎,任秘书郎未及一年,就遇母丧。

    钟雅是由寡母抚育长大,母亲离世,对于钟雅打击甚大,当即就辞去官职,回乡为母守丧。

    母丧结束后,钟雅并未急着回到朝中做官,反而与桓权、谢弼结伴,同游被胡虏占据的北国,意在他日能收复失地,重振华宇。

    因北地凶险,三人也是历经一番险阻后,方能平安南归,故而三人情意非比寻常。

    谁料就在钟雅重新入仕第三年时,发生了苏钧之乱,彼时钟雅娶妻不过一载,尚未有子。

    如今算来,今年恰是钟雅离世第三载。

    “叔彦……”

    桓权长叹一声,对于这位亡友,也不知是惋惜居多,还是伤感居多。

    “半年前,钟氏一族给叔彦过继了一个儿子,甚为勇毅,颇有叔彦遗风。”

    “叔彦有继,却为幸事。”

    谢弼之时淡淡道,并未因为此事而有太大的情绪起伏,桓权带着颇有些尴尬,进而道:

    “难道辅嗣不想见见叔彦的孩儿吗?”

    谢弼愣了一下,看向桓权的眼睛,道:

    “既然是你夸赞的人,必不会差。”

    “你就这般信任我?”

    谢弼自饮一盏茶,很是随性地道:

    “我若不信你,待如何?若信你,待如何?你我之间,凡卿所言,我皆信。”

    桓权搅动茶水的手略微停顿了片刻,眼眸低垂,随即又恢复如常,向两人杯盏中添上茶水,笑道:

    “辅嗣此言,某担不起。”

    谢弼只是摇头。

    两人沉寂片刻后,谢弼方才道:

    “我瞧你没面无血色,似是染疾?”

    “些许微末之症,不劳费心。”

    桓权原还想再推辞一番的,奈何谢弼一再坚持,也只得随他的意,伸出手,任凭谢弼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