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张居正母亲的预言(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触,眉头立刻皱成了疙瘩:“凉了!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惊扰了老祖宗,你有几个脑袋够砍?”驿丞吓得扑通跪倒,连连磕头:“公公息怒!息怒!小的这就去换!这就去换!”连滚爬爬地跑了出去。
旁边,一个负责膳食的县丞因为呈上的点心形状不够圆润,当场被抽了十鞭子,血染红了官袍后背!
队伍终于抵达了天堑黄河。
浊浪排空,涛声如雷。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狂暴地冲击着堤岸,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
从未见过如此阵势的赵老太太,隔着车窗看了一眼,脸色就白了,紧紧抓着身边侍女的手,声音发颤:“这……这么大的河!这……这怎么过得去哟?掉下去可就没命了!”
“老奶奶莫怕!莫怕!”侍立车旁的总接待官——一位三品大员,此刻笑得比孙子还殷勤,腰弯得快贴到地上,“这点小事,哪敢劳动您老人家操心?您就安心在车里歇着,保管让您过得比在自家炕头上还稳当!”
光幕画面给了黄河岸边一个震撼的全景:
数百条大小官船被紧急征调而来,在汹涌的河面上,被粗如儿臂的铁链和绳索死死连接、捆绑在一起!船与船之间巨大的缝隙,被一袋袋黄土、沙石疯狂地填塞、夯实!
在这条用船体和泥土强行铺就的“浮桥”两侧,更有无数民夫喊着号子,将一根根带着新鲜泥土的粗壮柳树桩深深砸入河床,形成两道绿色的“护栏”!
不过短短一日一夜,一条宽阔、平整、两旁绿柳成荫的“水上坦途”,赫然横亘在咆哮的黄河之上!船行其间,竟真的如履平地,稳当得几乎感觉不到水流的颠簸。
当安车终于驶离黄河水域,踏上坚实的北直隶土地,抵达通州地界时,随行的官员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堆着满脸谄媚的笑容,隔着车窗对里面说:“老奶奶,您放宽心!咱们已经过了黄河,到通州地面啦!”
“啊?”赵老太太猛地睁开眼,茫然地看看窗外平整的官道和远处的市镇,又回头望了望早已消失在视线尽头的浑浊河水,浑浊的老眼里满是难以置信,
“这就……这就过来了?我老婆子咋一点没觉着晃荡?跟走在平地上似的?
”她喃喃自语,脸上是乡下人见到神迹般的敬畏与一丝隐隐的不安。
紫禁城外,张居正早已率家小及部分在京官员,顶着寒风,在御赐的府邸大门前恭敬等候。
当那辆奢华到刺眼的安车终于停在门前,司礼监太监殷勤地搀扶着赵老太太颤巍巍下车时,张居正疾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不孝儿……拜见母亲大人!”
赵老太太站定,没有立刻去扶儿子。
她那双饱经风霜、有些浑浊的眼睛,缓缓扫过眼前巍峨气派、金碧辉煌的相府大门,扫过门前肃立如林、身着各色华丽官袍的陌生面孔,扫过那望不到头的、属于她儿子的煊赫仪仗……
最后,她的目光才落回到跪在自己脚下、已是位极人臣的儿子身上。
没有久别重逢的狂喜,没有舟车劳顿的抱怨。老太太布满皱纹的脸上,是一种混杂着震惊、茫然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的复杂神情。她枯瘦的手微微颤抖着,伸出去,似乎想摸摸儿子的头,却在半途又缩了回来。
在死一般的寂静中,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赵老太太用带着浓重湖广乡音的、干涩而颤抖的声音,一字一顿,清晰无比地砸在张居正的心上,也砸穿了时空,落在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前每一个人的耳中:
“儿啊……”她的声音不大,却像冰锥一样寒冷,“你……你这官儿,做得……忒大了……”
她顿了顿,浑浊的眼中泛起绝望的水光,环视着这泼天的富贵与权势,最终化为一声带着无尽悲凉的叹息:
“咱们老张家……怕是……怕是只剩下‘诛九族’这一条路可走了哇!”
轰——!
这句话如同九天神雷,在张居正头顶炸开!
他跪在地上的身体猛地一僵,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连嘴唇都失去了血色!他猛地抬头看向母亲,眼中是巨大的惊骇与无法言说的痛苦!
周围所有迎接的官员,脸上的谄媚笑容也瞬间冻结,化为一片死灰般的惊恐与尴尬!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老太太那绝望的余音在奢华府邸前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