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只盼清朝是汉人皇朝(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底证实,并染上了更加浓重、更加绝望的血色。万历母子,不仅要用尽张居正最后一丝心力,更要榨干他和他家族最后一点血肉价值,连骨头渣子都要敲碎了熬油!为的,就是将来那场注定到来的、收买人心的“清算”!
一股更深的、带着铁锈般腥气的寒意,猛地攫住了朱元璋的心神。
这个万历娃儿……跟自己不同!跟老四朱棣也不同!他们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自己打下江山的开国雄主!
而这万历……他只能依靠祖制,依靠大臣!
如果他真像那汉宣帝对待霍光一般,对张居正赶尽杀绝,下手越狠,手段越毒,抄家越彻底……
那么,对万历之后的大明朝臣子们,会造成何等毁灭性的打击?谁还敢尽心竭力?谁还敢锐意改革?谁还敢做那柄注定被折断的刀?!
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地狂奔,猛地撞向洪武十三年那个同样血色的夏天——天幕初现,映出未来燕王朱棣起兵“靖难”!
画面闪回:曹国公李景隆,那个被自己寄予厚望、委以平叛重任的勋贵之后,是如何在战场上公然放水,一路溃败!偌大的朝廷,除了几个名不见经传(至少在洪武十三年是如此)的臣子拼死抵抗外,绝大多数人……竟都在冷眼旁观!甚至乐见其成!
为什么?!
“呵……”朱元璋喉咙里发出一声自嘲的、苦涩至极的低笑。那答案,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他,冰冷而清晰。
还不是因为自己?
因为洪武年间那把杀得人头滚滚、杀得勋贵凋零、杀得百官股栗的剥皮刀!杀蓝玉,杀胡惟庸,杀空印案……杀!杀!杀!杀得人人自危,杀得君臣离心,杀得江山虽在,人心已散!
否则,自己也不会在初次看到天幕中永乐帝收取安南、郑和扬帆西洋的功业时,就迫不及待地承诺将那些新拓疆土分封给蓝玉、傅友德他们!
那哪里是恩赏?分明是恐惧!是试图用眼前的利益,去粘合那早已被自己亲手斩断的君臣纽带,去避免天幕所揭示的、未来那场因人心离散而导致的“靖难”之祸!
光幕上,那顶由三十二名锦衣卫扛着的、金丝闪耀的轿子,在猩红地毯的尽头缓缓停下。
轿帘掀开,赵老太太几乎是连滚带爬地扑了出来,一头扎进跪在轿前、脸色死灰的张居正怀里!老妇人枯瘦的手指死死抓住儿子那身一品仙鹤绯袍的前襟,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浑浊的老泪纵横,撕心裂肺的哭嚎声穿透了时空,狠狠砸在洪武十三年每一个人的心上:
“儿啊!我的儿啊!这排场……这排场是要诛九族的啊!咱家……咱家要完了!全都要完了啊——!”
“诛九族”!
这三个泣血的字眼,如同最后的丧钟,在朱元璋耳边轰然炸响!
朱皇帝高大的身躯晃了一晃。所有的暴怒、所有的讥讽、所有的洞悉,在这一刻,都化作一股彻骨的、足以冻结灵魂的冰寒,从脚底瞬间蔓延至四肢百骸。他缓缓地、极其缓慢地坐回了冰冷的龙椅。那碎裂的玉如意一角,深深硌在他的掌心,带来尖锐的痛感,却远不及心头的万分之一。
他抬起头,目光不再聚焦于光幕上张居正母子那绝望相拥的画面,而是穿透了奉天殿高耸的穹顶,投向那深不可测、仿佛蕴藏着无尽嘲弄的漆黑夜空。风雪似乎更急了,呜咽的风声如同无数冤魂在哭诉。
一个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却又带着最终解脱般的念头,如同黑暗中滋生的藤蔓,死死缠绕住朱元璋的心:
“276年……”
他的嘴唇无声地翕动,吐出这个从天幕中得知的、大明王朝最终的寿数。
“够了……真的……够了……”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却重得能压垮泰山。那曾经熊熊燃烧、誓要朱明江山千秋万代的野望之火,在这彻骨的冰寒与洞穿未来的绝望面前,终于……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卑微的、带着血丝的祈求。
风雪卷过空旷的奉天殿广场,将最后一点温度也掠夺殆尽。朱元璋喉头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仿佛用尽了全身残存的力气,才从冻僵的唇齿间,挤出一句微弱得几乎被风声吞没、却又重逾千斤的话语:
“咱……咱只求……只求那个灭了咱大明的‘清朝’……是……是咱汉人的江山!可千万别……别像那两宋的赵家窝囊废……把万里神州……丢……丢给了塞外的胡虏蛮夷……”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死死抠住冰冷的龙椅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惨白,
“若真那样……咱朱家……咱朱元璋……可就是……华夏的千古罪人了啊!”
最后几个字,如同耗尽了他所有的生命,余音在死寂的奉天殿内萦绕,与殿外呼啸的风雪混在一起,化为一片苍茫的、令人窒息的悲鸣。
那口由金丝与民脂民膏铸就的棺材虚影,仿佛已悬在了大明王朝的头顶。而洪武大帝眼中最后的光,只剩下对“汉家衣冠”能否延续的、最深沉的恐惧与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