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哭求天兵与辽东危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草丛中,脸色却凝重无比,迅速在绢布上绘制倭寇阵型、装备草图。

    义州简陋的临时衙署内,明朝参将戴朝弁、史儒与朝鲜大臣激烈争辩。

    朝鲜大臣急赤白脸:“倭寇主力尚在南方,请天兵速速南下,收复平壤!”

    戴朝弁脸色铁青,寸步不让:“我军初至,地形不明,敌情未悉!后续兵马未集,粮草未继!贸然南下,是取死之道!必须等祖副总兵大军汇合,再作定夺!”

    朝鲜大臣因屡战屡败,早已乱了方寸,只知催促;而明军将领的坚持,透着老于行伍的谨慎与无奈。

    更令人揪心的是粮草!明廷咬牙从中央拨饷,甚至赏赐了朝鲜国王两万两白银。

    但画面中,负责粮秣的明朝小吏急得满头大汗,对着空空如也的朝鲜官仓跳脚:“粮呢?!说好的粮呢?!”

    朝鲜官员一脸羞愧绝望:“大人……各道官员……逃的逃,死的死……下官……下官实在不知何处能筹措啊!”军粮转运艰难,而朝鲜政府已彻底瘫痪,无力供应。明军士兵啃着随身携带的硬饼,面有菜色。

    光幕画面最终定格在鸭绿江畔:

    万历二十年六月十五日,参将戴朝弁、游击史儒率首批明军一千零二十九人、马一千零九十三匹,渡江入朝。

    六月十六日,原任参将郭梦征、游击王守官率五百零六人、马七百七十九匹渡江,旋又折返辽东。

    六月十七日,郭、王二人复率军渡江回朝,同时,副总兵祖承训率一千三百一十九人、马一千五百二十九匹抵达!

    旁白总结:

    【辽东明军首次入朝,总计兵力二千三百四十八人,马二千六百二十二匹,由副总兵祖承训统率,辽东总兵杨绍勋坐镇九连城总理后勤。】

    画面一转,辽东巡抚衙门。形容枯槁、双眼红肿如桃的李德馨,再一次扑倒在辽东巡抚郝杰脚下,以头抢地,泣血哀求,声音嘶哑得几乎不成人声:“抚台……求您……救救朝鲜吧……倭寇……已至江边了……”

    郝杰看着眼前这个为家国哭干了眼泪的使臣,又看看案头那寥寥可数的兵力报告,最终长叹一声,恻隐之心压过了理智的担忧:

    “罢了……副总兵祖承训!”

    “末将在!”

    “命你率所部骑兵两千……即刻渡江!驰援朝鲜王驾!”(李德馨痛哭感动巡抚细节源自题纲)

    两千余明军骑兵,在副总兵祖承训的率领下,马蹄踏破鸭绿江的波涛,义无反顾地冲向那片正被血火吞噬的土地!

    “完了!”一直沉默观战的徐达,此刻猛地攥紧了拳头,脸色铁青如铁,“糊涂!郝杰糊涂啊!”

    这位开国第一名帅,一眼看穿了致命危机,“这两千骑兵,是辽东镇的精锐!更是辽东机动防御的支柱!他们孤军深入朝鲜,人生地不熟,粮草不继,友军(朝鲜)溃不成军!一旦有失,被倭寇主力围歼……”

    徐达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颤抖,他猛地指向光幕上辽阔的渤海湾,“辽东空虚!倭寇挟大胜之威,顺势渡江,辽东危矣!辽东若失,渤海门户洞开!倭寇水师便可纵横渤海,直逼天津卫、山海关!甚至……登陆永平府山海卫(即秦皇岛)!到那时……”

    徐达没有再说下去,但那未竟之语,如同冰冷的铁锥,狠狠刺进每一个人的心脏——北京城,将面临自土木堡之变、庚戌之变后,第三次被围的灭顶之灾!而且这一次的敌人,是从海上来的倭寇!

    朱元璋霍然起身!老皇帝死死盯着光幕上那支渡江的孤军,又看向渤海那片蔚蓝而危机四伏的海域,最后目光扫过舆图上蜿蜒曲折、处处漏洞的漫长海岸线。

    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他一生最大的敌人是北元,是蒙古铁骑。他修长城,屯重兵于九边,都是为了防住北方的狼烟。

    可这天幕……这天幕血淋淋地撕开了一个他从未真正重视的、更为凶险的伤口——万里海疆!

    “倭寇……”朱元璋的喉咙里发出沙哑的声音,充满了被颠覆认知的震惊与后怕,“竟比北元的铁骑……更凶险?!”他仿佛看到无数倭船如同嗜血的鲨群,沿着大明的海岸线游弋,从辽东到山东,从江浙到闽粤,处处烽烟!南京城下,长江口外,也可能出现那些挂着“毬”字旗的艨艟巨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