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碧蹄馆之战5(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中(万历二十一年三月)。夜色如墨,汉城东南,龙山仓。这里是日军在朝鲜北部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粮秣囤积地!巨大的粮囤如同沉默的怪兽,匍匐在夜色中。一队明军死士,如同暗夜中的幽灵,在熟悉路径的朝鲜义民带领下,悄然潜近。他们背负的不是刀枪,而是浸满火油的柴捆和引火的硫磺硝石!
突然,一支火箭带着凄厉的尖啸,划破夜空,精准地扎进一座巨大的粮囤!
“呼——!”
烈焰如同狂暴的巨兽,瞬间被释放出来!一座、两座、十座……数十座粮囤被相继点燃!冲天的火光将半个汉城映照得如同白昼!囤积如山的稻米、豆粟在烈焰中发出噼啪的爆响,化作照亮夜空的巨大火炬和滚滚浓烟!
光幕中,清晰地传来日军惊恐欲绝的尖叫和混乱的日语呼喊:粮食!龙山的粮食!。汉城日军大营瞬间炸锅,绝望的气息弥漫开来。
“烧得好!” 航海侯张赫激动地一拍大腿,他久在海上,深知粮道的重要,“李如松这小子,总算没蠢到家!碧蹄馆挨了闷棍,知道动脑子了!这一把火,顶得上十万雄兵!”
朱元璋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算得上笑容的弧度,他缓缓坐回龙椅,手指敲击着扶手:“断粮道,焚积聚……这才是正理!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倭寇跨海而来,粮道千里,全指着这点囤积。如今粮尽,汉城便是金城汤池,他也待不住了!”
果不其然!天幕画面急速推进:
万历二十一年二月十九日(公元1593年3月),缺粮的恐慌如同瘟疫般在汉城日军中蔓延。军心彻底崩溃。曾经耀武扬威的各路日军大名,再也顾不上体面,争先恐后地拔营南逃,丢弃了大量辎重。曾经被日军占据的朝鲜国都汉城,城头终于重新插上了残破的朝鲜旗帜。
然而,光幕并未在汉城光复的瞬间停留太久,而是迅速南移。
五月,四川参将刘铤率五千狼兵入朝,杀气腾腾。
六月,朝鲜南部,晋州城。
画面血腥而压抑。日军显然从碧蹄馆和幸州、龙山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不再追求野战决胜,而是动用了恐怖的攻城器械——龟甲车!这种覆盖厚重生牛皮和湿泥的巨型冲车,如同移动的堡垒,冒着城头稀疏的箭矢和孱弱的朝鲜火器(玄字铳筒),缓缓抵近晋州并不高大的城墙。在守军绝望的目光中,饭田直景、庄林一心、后藤基次等倭寇悍将指挥着龟甲车,开始猛烈撞击、挖掘城墙!砖石崩裂,烟尘弥漫!
最终,伴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隆声,晋州城墙被破开数道缺口!如狼似虎的日军(加藤清正、黑田长政部)蜂拥而入!画面最后定格在城将金千镒身中数箭,仍挥舞佩剑高呼死战,最终被乱刀砍倒的悲壮身影。晋州,这座“朝鲜第一名城”,在守军和百姓的哭喊与倭寇的狞笑声中,再次陷落。
奉天殿前,刚刚因龙山火光和汉城光复而稍缓的气氛,再次降至冰点。朝鲜的虚弱,倭寇的凶顽,南四道的糜烂……如同一块巨石压在心头。
“哼!” 朱元璋一声冷哼打破了沉寂,他目光如刀,扫过阶下文武,最后定格在朱棣、蓝玉等武将身上,“都看清楚了?倭寇,狼子野心,断非一鼓可平!后世子孙不修武备,文恬武嬉,空有戚继光、李如松这等良将,亦只能救急于一时!欲靖海疆,必先强兵!欲强兵,必根除私兵之患,重振国家经制之师!”
老皇帝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血腥的天幕映照下,重重敲在每一个洪武君臣的心头:
“传旨!兵部、户部,十日之内,给咱拿出个章程来!大明,绝不能再走那家丁私兵、文盛武衰的亡国老路!至于倭岛……” 朱元璋眼中寒光一闪,望向东方无垠的夜空,仿佛穿透时空看到了那座不安分的岛屿,“待天幕尽时,再议犁庭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