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立新帮主郎中带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但是现在连皇上 及皇亲国戚都剪了辫子,所以没用几年,男人们头上的辫子都消失了。念洋书,学子们除了念八股文, 也开始学习数学 、地理 、化学 、物理等,读私塾的少了,上洋学得多了 。放小脚,那时妇女们没有任 何权利,祖祖辈辈的女人都裹小脚,虽然是共和了,但是真的放小脚的女人没几个,可是给民间老百 姓女孩子缠小脚的明显减少了很多 。用银圆,市面上出现了冤大头的银圆,让商人们兴奋不已 ,因为 它比铜板值钱,生意人做生意很方便 。改年号,宣统不叫宣统叫总统,大清不叫大清叫民国,知县不 叫知县叫县长甚至连官袍都不穿了。

    可问题是省与省之间不知为什么老是开枪放炮,老百姓们根本不知道到底谁打谁,皇上的脑袋都 能被人顶着枪 ,他老人家怕吃枪子儿 ,也撂挑子不干了。

    这些变化是古老的中国逐渐脱离封建社会的里程碑,但是,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没有触及到中 国社会灾难深重的根源,两城镇的老百姓依然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苦日子,依然被地主恶霸欺负 压榨着 。一年年过得真快,几年工夫都过去了,孩子们都一个个长高长大了,在安郎中的努力下,孩 子们学习成绩都很好,小舵子石磨子兄弟俩家境贫寒,父亲在于府里被清兵打死,母亲跟着于登海的 妻妾们去了胶澳( 现:青岛市)没有下落 。其他孩子也上不起学,安郎中全力资助孩子们考入两城公 学,先生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们学习洋学问,让他们走与其父辈完全不同的道路,实现郎中多年来读 书救国的梦想。

    1919 年春 ,冬天不知不觉过去了 ,两城人刚从寒冬中缓过来 ,但是冬天的严寒依旧展示着它的 威力 。孩子们继续自己的学业 。两城公学的教师大多数来自胶澳市,他们有的原来是洋人海员,有的 原来是在外地念书的学生,理科文科艺术体育的人才都有,各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完全不逊于日兆 县城的教学水平。在这几个孩子当中,年龄最小的是安喆,学习最好的也是安喆,最有主意的还是安 喆,他常常给小哥哥小姐姐们辅导学业,他们也总是围绕着安喆在一起戏耍 。学校中有很多顽劣的学 生,倚仗家里是某帮会的,经常欺负同学,海蛎子很调皮有男孩子的性格 ,因此经常受他们欺负,安 喆他们商量着要教训几个最坏的。

    一个叫赵德平的学生最能欺负海蛎子 、董海香 、于戈娇她们,他总是往女孩子书包里放沙子,放 臭鱼,还让女孩子们亲他,甚至逼女孩子替他写作业 。安喆决定拿他开刀,他让于戈鲁 、于戈山悄悄 地摸清赵德平住在哪里,他有没有哥哥,他家里是做什么的,还不能让他发现 。戈鲁 、戈山也烦透了 赵德平,非得给他点颜色瞧瞧 。两个人不动声色,观察他每天都是几点放学回家,家在哪里,做些什 么 ,几天工夫就把他的情况搞得清清楚楚。

    原来,他家是黑陶世家 ,臣服于杜老虎 ,当杜老虎的小跟班和打手,家就住在镇的西头,周边都 是制陶作坊,数口烧窑,堆满了煤炭稻草陶坯,藏几个孩子根本发现不了。回学校后,大伙一起商量, 盘算着晚上到他家堵他家的烟囱,堵烟囱男孩子去干,女孩子在学校里等 。女孩子们全都不乐意,非 要一起去。

    海蛎子又耍起小性子,无奈,海蜇叮嘱大家:一是腿脚要快,堵上烟囱马上跑,学校里见,二是 万一被抓住,打死不能出卖朋友,三是女孩子放哨,看着赵德平家里人,有情况就大声叫报警,喊“脚 疼 。”四是回学校对谁都不能说。

    “好! 听你的 ,海蜇!”

    孩子们都扎好裤腰,拴好鞋带,是为逃跑做准备 。整理好后,趁着天黑,几个孩子直奔赵德平家 的方向去。

    天,早早地黑了下来,无精打采的月亮倒映在海面上,借着月光还能隐约看到仍旧在海面上摇曳 的帆船 ,满天的星星跟着月亮姐姐 ,像羞涩的小姑娘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着心仪的情哥哥。

    赵德平父亲赵玉固原本是个黑陶制作工匠,会做雕龙画凤的黑陶,会做水浒传人物的黑陶,质量 好 ,寓意深刻,所以卖得很好,给东家挣了不少钱 。他的东家虽然很器重他,可是给的工钱太少,便 心生怨恨。在杜老虎的唆使下,想方设法把东家的家业搞到手,也就自此成为杜老虎的手下 。他一家 人正在吃晚饭,伙计们在工棚吃饭,小妾们在灶间吃饭,赵玉固跟正妻和孩子们在大堂吃饭 。他们谈 论着现如今世道很乱,没人购买黑陶,要买煤要买土,要给杜老虎交份子钱,孩子们念书要交钱,今 后日子怎么过?

    “老爷,你别愁 ,家家都一样,都是命不好,熬着吧 ,咱家孩子能识文断字的,将来肯定有出息, 再说 , 咱还有粮吃 ,还有点家底啥的 ,能挺过去 。”

    赵玉固跟他的妻妾们正聊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