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方法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咕咚咕咚」的声音响个不停,整个房间内充满了奇怪的味道邵勋皱着眉头,慢慢走了进去。

    这个房间不大,陈设也不多,最显眼的便是丹炉了,一个水火鼎,即下部放金石原材料,

    曰「火鼎」,上部是收集矿物升华后冷凝物的装置,日「水鼎」,合在一起便是水火鼎,所谓水火相济也。

    这个丹炉他没见过。

    最常见的其实就是一个釜,上面一个盖,和药鼎很像,底部加热后,丹砂(主要成分硫化汞)

    分解为硫和汞,称之「金液」,然后升华凝结在盖子内部,最后滴落下来,重新反应变成硫化汞,

    整体更纯净了,称为「还丹」。

    眼前练的是「金丹」了,原材料是少府买来的丹砂,已加热多时。

    「拿来。」邵勋指了指房间左侧台子上的一本册子。

    正在炼丹的王丹虎听到声音后,微微扭头,然后又低头继续观察丹鼎了。

    房间内还有两名王氏子弟充当助手,其中一人拿起册子走来,亲兵上前接过,再交到邵勋手里:

    邵勋分开一看,微微有些满意,这是按照他的要求来的。

    原料(丹砂)记录了产地、重量等一系列资料。

    水火鼎也规定了尺寸、形状、材质。

    另外还有炼丹的过程,每一次都有记录。

    满意之外,还有不满意之处。

    邵勋问道:「为何不记录寒热?」

    没人说话,片刻之后王丹虎转过身来,低头道:「观火即可。」

    这是通过火焰颜色辨别温度,比较粗浅,误差较大。

    邵勋说道:「《淮南子》云‘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又有‘扬汤止沸」之说,汝可取此二像,各设一端,曰‘寒端」、‘热端」。」

    说到这里,邵勋沉吟了一下,道:「《九章算术》中有‘空位」,知否?」

    王丹虎点了点头。

    邵勋嗯了一声,受过教育的人就是好,这些话和工匠是说不明白的。

    所谓「空位」,即进位,就是零。

    后世他总看到印度人在网上吹嘘他们发明了「零」的概念,只能说部分是事实。

    「‘寒端’曰‘零’,‘热端’曰‘百’。」邵勋说着说着,找寻了一下,看到笔墨纸砚后,

    提笔迟疑了许久,最终心一横,道:「天竺那边有数字——”

    说完,提笔在纸上写了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这是后世他熟悉的数字形状,但并非最初的形状,不过无所谓了。

    这套数字系统历史上在唐代传入了中国,但几乎没人用,没那个需求,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他先写下来了,接着又简单地讲了讲进位概念,不复杂,王丹虎一眼就看明白了9以上的数字怎么表达、书写。

    「0日‘零」,100日‘一百」,可明白?」邵勋问道。

    王丹虎点了点头。

    「既如此,你可知炼丹时寒热多少?朕觉得有数百,但到底多少不知,你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知道有多少。」邵勋说道。

    王丹虎似乎有些不以为然,冲口而出道:「何须如此麻烦?炼丹只需看火候即可。」

    不过她说完就后悔了,身躯微微有些颤抖。

    邵勋听了却暗喜,正要你来问呢。

    只见他冷笑一声,道:「你可知为何炼不出真丹?」

    王丹虎茫然摇头。

    「因为寒热不对。一线之差,丹即不成矣。」邵勋说道:「再者,「气压」也不对。」

    「何为‘气压」?」王丹虎惊讶道。

    她没听过这个词。

    邵勋绞尽脑汁想了想,道:「士人有气度,强者直令人直不起身,仿若被压,此谓‘气压」。

    然方才朕所言之‘气压’,乃我等呼吸之气所压。」

    王丹虎又茫然了,气轻若无物,还能压人?

    邵勋看她那样子,暗暗叹气,难道要搞个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言尽于此。」邵勋说道。

    说完,又看向跟随而来的少府监蔡承,问道:「少府可能制琉璃水管?」

    蔡承想了想,道:「可。」

    邵勋点了点头,又看向王丹虎,道:「你若不信,可将琉璃水管中灌满水,一头置于釜中,一头置于外,看看炼丹时水柱会不会动。」

    琉璃是半透明的,不清晰,但还是能勉强看清水柱变化的。

    蔡承立刻应下了。

    他不知道天子想干嘛,照做就是了。

    邵勋则有些思绪万千。

    其实换一个时代,他即便说了这么多,有用吗?可能有点用,但用处不大。

    人家为什么要做这些?没理由啊。

    所以要给他们一个内生动力。

    炼丹是一个内生动力,还不小,因为人们真信这玩意,信众还很多,富户都能为了炼丹倾家荡产,可见其热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