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会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邵勖来到河西郡时间不长,十余日罢了,不过已经从南到北走马观花看了一圈了。

    父亲说卑移山(贺兰山)是祁连山折向东北的余脉,他逛完后,发现这座南北向的山脉长四百余里,东西宽多少他不知道,据陪同他的长安世兵军校说大概有三五十里的样子。

    实话实说,对河西郡而言,这座山的存在是一个恩赐。

    山脉西侧较为平缓,地接沙,中有湖泊以及冰雪融化后形成的季节性河流,生活着一些部落。

    魏晋两朝称他们为鲜卑,但事实上很可能只是鲜卑化的土人罢了。

    匈奴强盛时,这些部落是匈奴,鲜卑强盛时,他们就是鲜卑,以后如果再出一个能一统草原的部落,他们兴许也会被冠以其他名号。

    山脉东侧则是大片的平原。

    卑移山挡住了沙的侵袭,黄河流经其间,提供了灌溉水源。

    据他观察,大部分河段比两侧平地高,此有利有弊,好处是可以修建「自流渠」,即直接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无须风车、水车提水;坏处是一旦发生水灾,农田、村庄乃至城池可能要被淹没。

    尤其是治所灵洲县。

    外人可能难以想象,这是一座位于黄河河心沙洲上的城池,一旦爆发洪水,那可遭老罪了。

    灵洲县原属安定郡,现在被划到了河西。事实上卑移山以东的土地,原本就是大梁与拓跋代分据,梁土约占三一,而今都划入了河西郡。

    灵洲县(今吴忠东北)成为了河西郡治所及朔州州治。

    被划进来的并不止这一片。上月,盐川郡又多一县,即朐衍县(今陕西定边),该郡辖三县,治朐衍。

    卑移都护府治西南方的「峡石」(青铜峡口附近),诏令改为鸣沙县,隶河西郡。

    当地环境其实不是很好,只不过离安定较近,方便联络及接收财货、器械、粮食罢了。督护是前兵部尚书、荆州都督柳安之,他结束居丧后就上任了,至今还不到两年。

    河西郡最精华的土地其实还是在卑移山东侧脚下,即邵如今所在的位置。

    「大王。」见邵下山了,王府属吏们纷纷上前行礼。

    不,说他们是属吏有些不太准确了,盖因其中不少人已然拥有了朝廷官职,比如州治中从事裴恒、河西太守宋恒、灵洲令李等。

    中尉薛涛、友沈劲、大农柳恭等人仍是王府属吏。

    哦,还有个新来的舍人慕容恪。被天子打发来的,听说他母亲很受宠。

    不过他只有十六岁,人又老实,不太受人重视,除了跑腿外没什么作用。

    邵向众人回了一礼,然后吸了吸鼻子,道:「好香。」

    然后看向站在不远处的一人,道:「让公久等了,先用饭吧。」

    来人名叫虞凝,乃被杀的普吴兴太守虞谭族弟,发配高昌后,已在当地生活数年,这次也是得到沈氏族人相邀,跟随商队一起来到灵洲。

    虞凝也不着急,在高昌住了四年了,全族数百口人从一开始的难以忍受,赌气说要杀回中原,到后来的哭哭啼啼乃至接受事实,这么难的心理历程都走过来了,还急什么呢?

    他甚至有些想笑,因为邵贼疼爱的三皇子很可能也要被发配过去,至少要去那边当官没人和他说这些,但这些老牌世家太清楚政治上的风吹草动了,从沈家人开始接触他们的那一刻起,虞氏上下就明白赵王邵至少要到高昌当官,且年头不短。

    高昌是什么地方?地广人稀,走几十里都不一定看得到人的那种,景致单调得让人绝望,除了沙漠就是山脉,大部分人生活在高山融水形成的河流附近。

    且一到夏天河床就干枯得剩不下几滴水了,人畜饮水、田地灌溉都只能靠不知道什么年代修建的井渠。

    此渠自山中引水,经人工开凿的地下暗河流至城镇、农田,灌溉着历代开垦出来的农田。

    他们一开始很不适应,曾经试图在河道中取水灌溉,但后来慢慢明白了,将官府划给他们的一段传说是后汉年间的旧渠修了起来,尝试灌溉农由,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虞家数百口人及依附他们的会稽部曲生存了下来。

    但饶是如此,所有人依然很厌恶这个地方。

    夏天热得要死,能把人烤干的那种酷热。冬天稍稍舒服一些,但农时和中原及江南完全不一样,你能想象正月初就要春耕吗?

    风沙随时可见,落满屋顶、门窗乃至吃饭的案几。唯水果比较鲜美,但比起恶劣的环境,几乎不值一提。

    赵王要去高昌?哈哈!好,好啊,邵贼真狠!

    邵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只招呼众人吃饭,并笑道:「正所谓入乡随俗。别看灵洲是正县,可百姓多是休屠胡后裔,他们吃什么,我们今天就吃什么。来,先喝下这碗乳,正午刚挤的。」

    语罢,带头喝了起来。

    裴啊闻言笑道:「此地胡人说正午乃阴阳交替时刻,此时所挤之乳乃神灵赐福,别有滋味。」

    说完,他也低头喝了起来。

    众人见了,便不再废话,纷纷啜饮,

    虞凝脸上带着程式化的笑容,端起瓷碗,很快就喝完了。

    「昔闻吴人不耐乳酪,今见虞公,方知谬矣。」邵说道。

    「四年了,该学会了。」虞凝不卑不亢道。

    说话间,有军士搬来了一筐饼,开始分发。

    虞凝先观察了一下这些兵,连戎服都不齐,穿着五花八门,看着不似经制之军,更像是私兵部曲。不过器械倒是挺全的,看样子不是那种地里临时拉来的田舍夫一一田舍夫之流,压根不用给他们配备太多武器,给了也不会用,浪费。

    看完兵土,虞凝文盯上了手里的饼,有些发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