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见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贞明五年(338)六月中,骄阳似火太上皇灵枢葬入陵寝之后,洛阳并无大事。六月十五的望日朝会上,天子下诏,令戊己校尉派人西行,考察适合屯垦的地点。

    西事稍毕,天子又行文青州,令发丁壮万人,浮海北上,于将作少监何充确定的位置上(今岩)筑城,赐名「岫岩」。

    七月初三,沙门镇将钟离克带着三十万斛粮食及首批丁壮千人抵达马石津一一剩下的九千丁壮将在接下来一个月内陆陆续续抵达。

    下船后,钟离克发现旅顺县已然有些不一样。

    他回忆了一下,上次来旅顺还是去年五月。之后都是部将带队航行,他则常驻沙门岛,很少离开,不意变化如此之大。

    最显眼的其实是位于海浦附近的几个大土窑,日夜不停地烧砖制瓦,山上似乎也有人开凿石块,拿来修建城墙、屋舍、仓库。

    诚然,旅顺县产出的条石、砖瓦不可能供所有人使用。到目前为止,似乎主要拿来建造官舍、

    粮库、武库以及包裹城墙,但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原本凌乱、粗陋的木屋(原临时军营)拆除了不少,整座城市变得顺眼、整洁了不少。

    「这就是旅顺?有多少人?」身后传来了虚弱的声音。

    钟离克微微一笑。

    此人名叫桓思,乃广陵富商桓封之子,听说是曹魏时南逃的桓氏族人后裔,可惜拿不出家谱了,可能真没有,也可能是逃亡途中遗失了,反正广陵郡没将这一家列入士族谱一一也有传言这家是汉末时迁徙过来的,反正众说纷纭,难以辨别。

    钟离克与桓封有过一面之缘,见他家跑到蓬莱开邸店,有些惊奇。后来推却不了情面,便答应将桓思带上船,一起来到旅顺。

    这家伙一上船就吐得不行,上岸后才稍稍缓过来点,这会看起来还是很虚弱。

    听到桓思的话后,钟离克说道:「去年一整年都在编户齐民,旅顺县应有五千五百户、二万七千口上下。」

    桓思哦了一声,又问道:「都有哪些人?」

    「最多的便是宇文鲜卑了,众二万。剩下的则是东海糜氏及朝廷发遣的匠人,或许还有些商徒之流。」钟离克说道:「原本还有三千家燕山苑园户,听闻开春后走了。」

    「不回来了吗?」

    「过几天应该会回来秋收,秋收完后大概是真不回来了。」

    「搬去哪里了?」

    「王都帕岩左近吧。」钟离克有些不耐烦了,问道:「你今年真准备在这过冬?」

    「是。」桓思回道:「燕王邀我至邮岩一行,明夏再回蓬莱。」

    钟离克遂不再理他,上岸督促卸货去了。

    桓思则在随从的换扶下,慢悠悠地在城外闲逛着。

    从城墙外围一直延伸到远处十余里,到处都是接近成熟的粟,金黄金黄的,让人看着就赏心悦目。再远处则是起伏的山岭,一些牛羊、马匹被随意野放着,几乎没什么人管。

    部分山坡被栅栏圈了起来。桓思有些不解,找人一打听,才知道这是燕王赏赐给糜家的果园,

    而今正在清理,明年就要移栽果树了。

    「这.」桓思有些羡慕。

    即便旅顺是很多人眼中的苦寒之地,但一口气得到上百顷山地做果园,可太让人眼馋了一一即便不全部栽种果树,也可以分出部分种蔬菜瓜果,或者直接拿来放牧。

    糜家可真是了得!

    而就在桓思流露出这个意思的时候,旁人又笑着告诉他,宇文家得赐的草场更多。东北方有一片周回数十里的草场,全是宇文夫人的私产。

    宇文氏也是旅顺县第一大族,风头直接压过了燕王妃糜氏,毕竟糜家带过来的庄客部曲还不到一千户,和宇文家不在一个层面上。

    桓思听完默然良久。

    他没想到,在北地度田如火如荼的情况,辽东居然还在「倒行逆施」。大族动辄阡陌纵横,跑马圈地,赏赐牧场都是整片山脉、整片山谷地划。

    这么一看,尔母婢,我也想来!

    真的,桓思动心了。

    他家在广陵很有钱,也有很多僮仆。尤其是当年北人大举南下的时候,他家作为地头蛇,趁机收拢了不少零散的庄户。

    桓思也不清楚他家能不能保住这些人,看样子很难。哪天朝廷括户一次,必然会要求他们放散部分僮仆。

    既然保不住,早晚被朝廷拿走,还不如转移到辽东。不但可以让广陵桓氏在辽东有一个分支、

    保留一部分家业,还方便做买卖,一举两得。

    不行!得赶快写封信,请钟离将军帮忙带回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