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真有人买吗?(改)(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人啊,一万万太少,五万万不嫌多啊。赵清虎倒是不担心这一点,大臣们不同意摊丁入亩,担心引起大渊皇朝内乱。
毕竟这是在所有地主身上割肉,还有他们这些人,谁不是大地主?
等太子殿心,从海外将一船船金银运送回来,赵清虎就会借机提出,直接免除丁口税。
没了丁口税,才是彻底放开生产,让人口爆炸式增长的关键。
还摊丁入亩,你皇帝内库都有数千万两了,国库内也不少钱财,丁口税免了就免了。
这才是真正的给老百姓减赋。
至于朝廷的税收,商税改革后,还担心缺钱?
大渊皇朝的土地税负也没减少,而且朝廷才立国五十多年,特权阶层也不多,每年收上来的税粮还是不少的。
老百姓不用交丁口税,手上余粮多了,左右最后还是会卖给粮库,一样是回到朝廷手中。
思虑间,马蹄哒哒,走在刚刚翻修不久的水泥道路上,速度一点不慢。
半下午的时候,队伍已经入城。
北王、辽东大军,是这一次的主角。
皇帝的车驾,在队伍中,都变的不显山不露水,周围全都是护卫,遮住了百姓们的视线。
中央大街上,从城门口直达午门,来自辽东的大军,迎来了百姓们的夹道欢呼。
宏丰帝早就下令,为了迎接辽东大军凯旋而归,整个大渊皇朝,连续解除三日宵禁,让天下百姓,与国同庆。
“爹,晚上有社戏、庙会,夫子街还有文会、灯会,我们去玩吧?”
“不行,老爹我年纪大了,让你们大哥带你们去玩。”
今晚,注定热闹。
家里面的孩子,不管大小,都想出去看看。
倒是赵清虎,下午看了俘虏入城,没了兴趣。
最大的热闹都看过了,还有啥好看的?
这些俘虏,足有三万多人,从京城东城门入城,而后走中央大街,穿过整个京城,怕是要到后半夜才能全部离开,押送去京郊的京营,等待朝廷处置。
一些王公大臣,肯定是要册封爵位的,作为象征。
其余人,宏丰帝也早就有了处置意见,分流。
愿意戴罪立功的,加入辽东大军,或是编入渤海舰队。
当然了,还要甄别出身问题。
贵族的不要,就要平民,最好还是奴隶。
这些人在草原上过的可比中原百姓还要苦。
剩下一部分平民跟奴隶,让他们组建开垦团,进入辽东,帮着开垦土地。
最后就是贵族,以及附庸在贵族身边的卫士们,给他们洗一洗,罪大恶极的,榜上有名的,腰斩菜市口,其余的送去海外,给皮甲人为奴,充当炮灰。
人虽然多,分一分,也没剩多少。
最开心的,自然就是安乐公阮有机。
总算,他也有同一个阵营的同温层了。
这些来自草原的王公贵族,跟他是一样的待遇啊。
就算不能在大渊皇朝的京城内抱团取暖,彼此联合,至少也有一个说说话的人。
晚上,赵清虎留在家里,没出去凑热闹,孩子们则是一股脑,全都跑了出去。
开春不久,运河快要封冻了,二郎他们又要启程回绿竹村了。
这一次,大朗一大家子,还有五郎,都会跟着去。
大丫没空,要工作,二丫、三丫他们都要上学,便也不去。
北王入京献俘,带回来的可不仅仅是俘虏以及辽东大胜。
光是这一次,带回来的活着的战马就足有五万多匹,还有牛羊无数,财富更是惊人,金银都是一车一车往皇宫搬运。
赵清虎倒是很快就拿到了数字。
因为不管是黄金还是白银,甚至是一些粗糙的金银制品,宏丰帝都命人运送到了皇家银行的铸币工厂。
这些金银,都是要重新估价,重新铸造的。
赵清虎拿到的数据,这批金银的估价在八百万两左右。
按照朝廷的分配制度,内库可以拿一半。
剩下一半,则是给国库,以作战后,死亡士兵抚恤,奖赏,以及伤兵安置之用。
拿到数字后,户部尚书陆帧大大松了口气,有了这笔钱,至少不用户部额外搭进去。
除了金银外,缴获的战利品中,还有不少宝贝呢,甚至有从中原劫掠走的,一些名人名画,珍贵字帖,书籍等等。
皇家家族,毕竟曾经也入主中原过,高层贵族的鉴赏能力还是值得信任的。
胡无百年国运,若非如此,以野蛮粗暴的游牧文明来统治农耕文明,年深日久,广袤的中原大地,怕是要变成牧场。
游牧可养不活亿万万汉人。
一连数日,京城内外都是举国同庆,大家为辽东大军的凯旋而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北王在京城停留了一段时间,很快便再次北上。
这一次,他依旧要统帅辽东大军,北上草原。
只是跟之前相比,这一次的任务变了,他要带领草原归附过来的牧民们,还有辽东大军,深入草原,找寻一些适合定居,适合开垦土地,种植土豆、红薯的地方。
这才是根基!
五郎原本计划是回绿竹村祭祖的,毕竟他考上了进士,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
朝廷对此,也是有规定的,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
北王要再次北上,这小子就待不住了,想要尽快前往上任。
赵清虎对此,并没有发表反对意见。辽东如今,那是百废待兴,五郎能尽快上任也是好事。
至于回家祭祖,有大朗他们就足够了。
书礼这次也回去,他好歹也是同进士出身,祭祖也有足够的牌面。
北王这次回去辽东,宏丰帝给他准备了大量的物资、钱财,还有官员、吏员,甚至是迁徙移民的政策。
太子出海,带走了十万百姓,其中大部分是军屯的军户。
这一次北王要尽快占领辽东之外的大片土地,同样需要动用军屯。
朝廷给出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
工匠院、各国有公司,都派遣了大量人员跟随,有技术人员,也有擅长处理实务的人才。
连赵清虎家的豆腐坊,都响应号召,派遣了一个掌柜,带着四五个年轻匠人过去,跟在农业匠人队伍中。
草原上能不能种植黄豆不知道,但是,辽东广袤的黑土地,绝对是可以种植大豆的。
豆腐坊开到辽东,拓宽他们家豆腐销路,绝对是必须的。
赚点钱还是其次,关键是,响应朝廷号召不是?
五郎的队伍,也跟在北王大军之中,这次除了老刘从老家送来一个儿子,给五郎当管家外,三牛几个也跟了过去,给五郎打下手。
甚至是,赵清虎还特意,让大丫从自家的产业中,找了十几个能干的,让五郎一起带走。
五郎任职的地方,是辽东的一个县城。
不用想也知道,是一片处女地,赵清虎让这些家伙过去,拓展业务还是其次,帮着五郎,打开局面,繁荣商贸才是重要。
不能自己儿子,去了辽东,受苦受罪,最后三年一任期满,政绩是个零蛋吧。
自家有条件,有资源,自然要用上。
北王入京献俘,是一场热闹,也是一场大戏。
辽东大军,享受了荣耀跟辉煌后,拍拍屁股带着人走了,留给朝堂的可是繁琐无比的事情。
抚恤伤残,安置俘虏,这些事情都是要处理的,名册上一个都不能漏掉。
人员的大量流动,也需要户部给钱给粮,否则这些草原俘虏,全都要饿死在路上。
二月初十,赵清虎来到了通州码头。
这里,简直是一年一个样,去年来的时候,也是送二郎,场景跟今年大不一样。
整个通州码头,比之先前扩大了不少,而且多了很多水泥钢筋建筑,连船坞都多了一些,这一大片运河的河道也拓宽了,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尽头。
“爹,我们去了!”
大郎、二郎带着各自的媳妇、儿女来辞行。
“爷爷,你要保重!”
二郎家的,也能开口喊爷爷了,赵清虎舍不得孙子,送了不少好东西给他们。
“路上注意安全,想爷爷了就给爷爷写信。”
“知道了爷爷!”
大郎一行人,是跟着香皂坊运送原料的货船一起起航出行的,安全可以保障。
王员外没有同行,这一次,他被留了下来。
皇帝太缺人了,威宁侯府三个小舅子,他自然全都要用。
王家大爷,年前才从洞庭湖回来,年后又有新去处,去往安南,顶替即将班师回朝的镇南王,接替整个安南,以及南方云贵川的军务。
王三爷原本这一次要跟着北王回来,但是草原上的事情多,他是分身乏术。
就是东王,也急匆匆赶了回去,因为草原被扫荡的原因,不少部族已经分流去了大同。
皇帝的意思,是分开安置,依托大渊皇朝整个辽东、西北、北方的防御线,层层递进,建设星罗棋布的定居点,以此来安置迁徙的汉人,归化的牧民。
再以这些定居点为中心,朝着四周辐射,尽量控制游牧的牧民,最好是打破他们完全游牧的生活方式,最起码要变成半定居半游牧,开发一些能耕种的土地给他们,让他们种植粮食。
完全依赖游牧太危险了,几十年后,他们又会变成中原皇朝的威胁。
“如何?”
皇家靶场上,王雄亲自体验了一番步枪的杀伤力,很是满意。
“有此利器,何愁内忧外患?”王雄道。
宏丰帝点了点头,“此次让你去安南,除了镇守安南流露外,对于云贵地区的土司也要动一动,改土归流必须加深,将他们彻底容纳进入大渊皇朝。”
“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