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海外建设一片大好(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折子。还有在驻地内驻扎的文臣们,同样有折子上来。
此事说来,如数家珍,将海外的情况,一件件全都回禀的清晰无比。
太子听着听着,不觉含笑点头。
不错,沿途驻地都很牢固,那些番邦的国朝也不敢为难。
特别是两处开垦驻地,发展的十分快速,远超原本的预料。
不管是澳洲大陆还是美洲大陆上的土著,慑于大渊皇朝兵峰,谁都不敢造次。
大渊皇朝带过去的文明气息,更是快速渲染。
来自天朝上邦的精美商品,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让人心生向往。
不得不说,当初在规划出海的时候,赵清虎就有先见之明,让太子殿下,带去了大量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开荒屯垦,没什么卵用。
所谓,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百无一用是书生。
但是在文化推广,文化教育方面,他们的能力,是谁都比不了的。
一个读书人,可以开设一个私塾,几个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就能开设一个书院,作为传播大渊皇朝学问的源点。
因为官方推崇,不仅仅是跟随迁徙的大渊皇朝百姓,乐意读书识字。
一些土著,也愿意把孩子们送来。
甚至是在出海迁徙路上形成的快速扫盲班,在开垦地也快速推广。
成年人,也是可以学习的。
土著们,对于文明的向往跟靠近,也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不得不说,他们对大渊皇朝的文明接受程度很高。
比被华夏文明辐射千年的高丽、倭国等,接受度还要高。
听到这些,太子自然是开心的。
即便是这些文臣有些夸大,但是,私塾、学院内,有土著来主动学习,绝对是真的,一旁的武将也佐证了。
还有商贾们,他们贩售去两州的商品,销量可是惊人,换回来了大量的金银财富。
“好,尔等都有功,此事本殿下一定会上报朝廷,为尔等请功!”
来自帝国储君的承诺,众人自然是信任的。
这可是大大一个定心丸啊。
出海之后,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看到了海外庞大的利益。
故土难离,说实话,出航之前,他们对海外还是有所怀疑的。
毕竟,远离故土,那是海外啊。
可是亲眼所见海外大有可为后,这些人的观念都转变了。
所谓,三世积累财富,可为地主,小富安稳!
五世善人,诗书耕读传家,可为一方豪族,根基深厚!
九世积累,数百年积攒,才有可能成为一方世家。
这都是正常情况下,三世积累,勤俭持家,省吃俭用,一个家族,才有可能拥有一些土地,成为一方小地主,小富安稳。
运气好,能积累五世,祖上修有德行,才有可能攒下庞大根基,成为一方豪族,田连阡陌。
而九世积累,数百年的积攒,才有可能制造一方世家,传承千年。
当然了,若是你家出几个大贪官,或是有天降大才,短短数十年,也是有可能积攒出一大笔家业的。
大渊皇朝开国已经有半个世纪,一遇风云变化龙的情况,早就不复存在。
这些人即便是文臣武将,家里面有不少积累的,想要再往上积累,也是困难,必须依靠时间来完成。
可是在海外不一样,动辄就是百里之地,千里之地。
他们若是愿意加大投入,绝对是摇身一变,立马就拥有堪比世家的一些底蕴。
不说别的,咱们土地一模一样,甚至我家比你家土地还多。
在大渊皇朝直朴、朴素的认知之中,土地可是代表一切的,是根基,是可以传家的宝贝啊。
更多的人见识到了海外的利益,就会有更多的人疯狂,愿意为之投入,海外开拓才有可能是欣欣向荣,前途一片大好。
太子殿下接待了先锋舰队,几个文书,基本上是不停笔的。
一份份奏折,快马加鞭,顶着严寒,直奔京城而去,也搅动了京城。
赵清虎猫冬的时候,闲来无事,太子殿下上来的奏折,皇帝倒是一本不少,全都让内务省给他誊抄了一份。
“不错---不错---”
看到短短一年多时间,海外开垦地就有了如此规模,赵清虎也十分满意。
要知道,开垦地不仅可以帮着大渊皇朝赚取大量的利益,根本好处在于,这些都是可以纳入大渊皇朝版图的领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