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5章 最专业的家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个手术的关键在于神经系统的分离,她们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共用区域和相关联系很难说,这是最大的风险。

    而心肺以及其它脏器,分离起来难度没这么大,没有太大的不确定性。

    在两姐妹的吵闹中,杨平已经完成了查体,收集了一些信息。

    手术中需要的皮肤可能比较多,所以手术时间还不能在一周后安排,因为需要对她们的皮肤进行扩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获得足够面积的皮肤。

    所以,一个强大的科研体系支撑下,这些高难度手术才能很好地开展,比如心脏手术,一个外科医生远远不够,还需要体外循环团队做支撑。

    同样这种手术对团队的要求更加严格,没有干细胞实验室的皮肤扩增技术,分离之后造成大面积的皮肤缺损就没有足够的皮肤来覆盖。

    如果没有基因检测技术,就不能对她们的基因进行了解。没有先进的神经系统检测技术,不能明确她们的神经系统是否真正独立,有没有交叉和共用区域,如果有,这些区域怎么处理,否则术后会造成严重的伤残,得不偿失。

    “尊敬的医生,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们做手术?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今天,或者明天?”

    她们几乎同时说,罕见的意见一致。

    “宝贝们,你们不能催促医生,医生有自己的安排,我们不能打乱他的计划,这样是对医生的不尊重。”孩子爸爸终于松一口气,她们终于安静下来。

    “医生会尽快给你安排手术的。”孩子的妈妈说。

    从病房出来,宋子墨问道:“怎么样?”

    杨平没有太多的表情:“完善术前检查和获得足够多的皮肤之后就可以安排手术,这台手术的关键在于神经系统的界限区分,要找到它们真正的分界线,而不是肉眼见到的所谓分界。”

    “你的意思是这个病例做手术没问题?”宋子墨想再次确定。

    杨平淡淡地说:“你怎么还在纠结这个问题,这个手术本身不难,难点在神经系统的分界精确的确定。”

    当然,手术本身不难是相对于杨平,不是别人,否则患者也不会漂洋过海,跨越整个太平洋来到中国做手术。

    走廊里,患者的父亲办公室的门口晃来晃去,时不时往医生办公室里探头探脑。

    以前他是医生,现在他的身份是患者家属,而且在异国他乡作为患者家属,他想从杨平口里提前得到一些什么。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这位父亲莫里斯现在有很多疑问,首先如此高难度的手术,难倒了世界上所有医生,这位中国医生却轻描淡写地说“择期手术”,这个决定是不是过于草率,是不是在赌博。

    如果不是约翰内森医生的竭力推荐,莫里斯很难相信这个年轻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可是他就是,他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没人可以质疑这一切。

    中国的医学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莫里斯觉得自己以前对中国的认知太落后了,落后于这个时代。

    “你有什么事情吗?”一位研究生用英语问这个鬼鬼祟祟的老外。

    莫里斯用生硬地中文回答:“我不知道杨医生是否有空,我想跟他谈谈。”

    研究生望了一眼,另一个研究生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双手五指不停地敲打键盘:“杨教授去了实验室,不在这里。”

    莫里斯失望地离开。

    ——

    此时的实验室,杨平在办公室里打电话,实验室这边也给他设置一个办公室,现在他在这边办公室的时间其实更多。

    他需要借助何教授的大模型来分析这一对连体人的神经系统真正的分界,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手术成功,这一对患者也会留下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何教授现在的大模型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小作坊,获得杨平科研基金拨款后,他放开手脚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已经组建了世界上最强医学大模型团队,搭建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

    “将生化、生理、病理、解剖等等,尽量可能全的数据输入进去,它一定可以帮助你找到真实的分界线,虽然我们也不知道需要哪些数据,但是我知道,数据越多越好。”

    何主任对自己的模型非常有信心。

    现在他的团队里面有优秀的数学家、计算机天才、人工智能专家,这个大模型从搭建的第一天开始就注定是世界顶尖。

    在理论上,大模型可以做到比人更容易发现神经系统的分界,因为这些神经系统的在功能上的分界一定会表现在解剖、生化、生理等外在的实体上,如果靠人去找,需要大量的工作,说白了就是人的算力远远比不上这些超级计算机。

    “那好,我们将所有的数据输入进去。”杨平决定用大模型来找分界线。

    何主任叮嘱:“杨教授,你要将你的查体数据尽量写得详细,也当作数据输入进去,这是质量最高的数据。”

    医生的查体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要算是判断依据之一,尤其是杨平的查体数据,非常有价值,这是任何仪器设备检查无法获取的优质数据。

    杨平打电话给宋子墨,他已经上手术台,不过可以通过手术室的通话系统与杨平对话,杨平将自己想法告诉他,让他去准备尽可能多的数据。

    连体人如果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这台手术对杨平来说,也不是太难,其实,已经没有太难手术。

    对这台手术做好部署之后,杨平来到干细胞实验室,李颖彤的孕妇肚子挺得已经很明显,但是她还在坚持工作,最近实验室的工作很忙。

    唐顺这个大师级人物终于成家,这是杨平没有想到的,这样也好,时间管理大师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是应付十几个女朋友。

    ——

    另一层楼,肿瘤研究实验室。

    新的K生物制剂正在完成迭代,它们每一代都会受到监控,一旦出现变异,就会拿去做基因分析,以寻找变异的规律,希望可以控制这种变异,让它们朝着有利的方向前进。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