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殿试(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盛长权坐下,闭目凝神。

    偏殿考场内,檀香与墨香交织,数百贡士屏息端坐,唯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他并未急于看题,而是先调匀呼吸,让心神彻底沉静下来,将方才入殿、朝拜的种种喧嚣与威压隔绝在外。

    良久,他睁开双眼,眸光清亮,开始审题。

    当目光落在“真宗北狩之耻”六字上时,盛长权心头骤然一凛,如同被冰冷的针尖刺了一下。

    这并非前朝旧事,正是本朝先帝,当今官家的生父!此事乃皇室隐痛,朝臣讳言,如今却被官家亲自写入策问,直言为“耻”。

    盛长权几乎能透过这纸背,感受到那位九五之尊内心压抑的屈辱与恨意。

    “官家……这是意欲雪耻啊。”

    他心中暗忖,压力陡增。

    这已不仅是考校文章,更是要探寻一条能慰先帝之灵、安天下之望、且符合当前国情的现实路径。

    他想起了更早的“臻”朝旧事。

    臻武帝赫赫武功,开疆拓土,然其末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记载同样触目惊心。

    一面是武帝的荣光,一面是国力透支的警示,一面是本朝先帝蒙尘的切肤之痛,一面又是大战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这其中的权衡,何其艰难!

    盛长权剑眉一皱。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古圣先贤的告诫在心头响起。

    热血雪耻固然快意,但若因此掏空国库,动摇国本,致使生灵涂炭,那便是更大的罪过。

    治大国如烹小鲜,盛长权虽然此世岁数不大,但他思虑的范畴却是放眼天下,思绪更是进一步深入朝堂格局当中。

    韩章老相公代表的清流,必然倾向于稳健内政,主张“固本培元”,而以沈端等勋贵为首的武将集团,恐怕早已摩拳擦掌,期盼借此机会建功立业,重振武风。

    这两派在朝中角力已久,官家将此争议公然置于考题之中,其平衡、试探之意,不言而喻,甚至,他还想到了那位新晋入阁、立场微妙的萧钦言,以及代表江南钱粮之地的次辅钱牧之……

    甚至,还有那斗而不破,心有默契的申、孙等人……

    这策论若只论兵事,便是落了下乘。

    破题的方向,在电光石火间逐渐清晰。

    盛长权忽然明了自己绝不能简单地选边站队,非此即彼。

    他需要一条更圆融、更务实,既能回应官家雪耻的渴望,又能照顾国力现实,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合朝堂分歧的……“中庸”之道。

    不过,此“中庸”非是和稀泥,而是基于对局势深刻洞察后的更高明的战略。

    思索至此,他脑中灵光一闪,一个清晰而系统的框架已然成型,他要做的,是提出一条超越当前朝堂认知的、更为系统和高维的战略。

    思路既通,脉络已清,盛长权不再犹豫!

    他挽起衣袖,取过一支大小合宜、锋颖极佳的狼毫笔,在端溪老坑砚中饱蘸浓墨,于铺开的御制雪白宣纸上,沉稳地落下了第一个字。

    看到他终于落笔,远处的盛紘心中一定。

    方才,盛长权一直不动,他这个老父亲可是在心里担忧的要死,如今,自家的宝贝儿子,终于开始了。

    “圣人保佑,希望我儿可以顺顺利利,进士出身……”盛紘又在心里开始了自己的“求神拜佛”之路,“最好是能探花、榜眼……状元郎最好不过来……”

    ……

    盛长权落笔写出的字,早已超越了一般书法的范畴,因其灵魂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