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身怀绝技的吴厨娘(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自打沈薇听段姑姑要以逸待劳后,只觉彻底步入舒适区,奉行既然摆烂那便要摆得彻底,日日早睡晚起,白天逗金云,晚上看话本,饭量能赶上两个,事却半点不做。隔三差五的,她照旧去寻沈薇琢磨吃食,身高如竹节般拔得快,但腰身也圆了一小圈。
“姐姐,你看这样行吗?”灶台前,沈薇举起一个白胖可爱的小包子,问道。
沈蕙仔细端详片刻:“差不多了,不过面皮最好厚实一些,我怕煎得时候碎掉。”
“你们要做夹子还是牢丸?”张嬷嬷倚在门框边,用筷子搅一搅大瓷碗中的生煎包肉馅,又去探向那些形状不一的小包子,啧啧称奇,“还未到正月,哪里有这时候吃牢丸的,馅也不对。”
大齐人说的牢丸既是饺子,“汤浴牢丸”是类似馄饨的汤饺,“笼上牢丸”是蒸饺,而煎饺则类似外面西市上卖的娥眉夹子。
“是笼饼,但我想说不定可以试试煎着吃。”沈蕙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大齐对包子的叫法。
“煎笼饼?”张嬷嬷丝毫不墨守成规,反而兴致勃勃,“那也不是笼饼了,我瞧瞧你们到底如何做的。”
“所以我有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叫生煎包。”沈蕙捧起肉馅,一一与张嬷嬷介绍,“肉馅没用羊肉,我在外面买了些乳下猪的肉,拌上姜豉和茱萸水。”
“姜豉是肉冻,遇热即化,为何放这个?”厨艺之事一通百通,面对新事物,张嬷嬷无师自通,当即猜出肉冻的妙用,“我猜,你们是想用被煮化的姜豉使肉馅饱满多汁。”
“还是嬷嬷厉害,一眼就看出来了。”沈蕙让沈薇快煎几个,先献给她吃。
“咸味适中,外皮的薄厚恰到好处,可惜底部太硬了。”她翻出只煎肉的小平锅,亲自动手,虽是第一次做这种吃食,可她观做法类似做羊脂韭饼,试了两三下,已能精准掐中火候,“尝尝这回如何?”
姜豉在升温中融化进肉馅,生煎包汁水丰足,软化了焦脆的底部面皮。怕不成功,沈蕙让沈薇包得小巧玲珑,咸鲜的汤汁浸透外皮,柔软、脆、焦香相互混合,令人食指大动。
“果然还是离不开嬷嬷您的指点。”沈蕙吃得满嘴油汪汪,一解馋虫。
“你们俩过来。”张嬷嬷观四下无人,忙压低嗓子道,“往后,阿蕙你要是再想琢磨什么新鲜吃食,你先与我说,我挑个灶房里人少的时候,安排你妹妹帮你做。还有阿薇,你切记,倘若谁来寻你问食谱,你千万要守口如瓶,不可外露。”
作为厨娘,张嬷嬷怎会不知食谱的重要,民以食为天,吃食这东西不分贫富,她怕谁欺负蕙薇姐妹俩年纪轻,骗了两人去抢功。
她望着沈蕙,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和纳罕:“也不知怎得,你们在吃上是有大本事的人,我小小的下人膳房可没地方给你俩施展抱负,想借此出人头地,耐心等一等。”
一饮一食看似平常,实在最容易从中显现人的身份性情。
譬如大王、王妃喜吃素,但小膳房离哪里敢真随便煮几片菜叶子呈给主子吃,每每天不亮,那地方就要开始吊一天所需的素高汤,用尽嫩笋、莴苣、豆芽、萝卜、胡萝卜、菘菜等时蔬,方能得出小小两锅清澈鲜亮的汤底。
更不要提各季节时各地外官进献的果子、海菜、蕈菇、鸡头米、莲藕,均是品质上佳,有价无市。
如此才能使楚王府里的一碗豆腐羹,强过外面市井间不少没滋味的肉食。
若今日在她面前大展拳脚的是谁家贵女,她自不怀疑,只当某些新鲜玩意是对方族中私藏的食谱,可偏偏是田庄小丫鬟出身的沈蕙。
但张嬷嬷疑惑归疑惑,却不多言,出身宫廷的人自知管住嘴,反正她已受许娘子嘱托照拂姐妹俩,何必百般猜忌。
“我没准备借此出风头,只是爱吃。”沈蕙连连摆手。
“可往往身不由己啊。”张嬷嬷多番告诫,“所以,你莫要同人透露太多。这事你即便去问段姑姑,她也会如此劝告。”
“阿蕙懂了。”沈蕙的优点之一是听劝。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