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生命的底层代码:电解质“离子编程”系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在这枯燥的吸收修炼过程中,吴文自然也没有闲着,浪费时间。

    他只是分出一小部分精力,控制身体吸收反物质粒子。

    而他更多的精力,则是投入到内景中,推演分析“精气神三合一”这一自己最主要的修行目的。

    精、气、神对应的,是物质、能量、信息。

    如今吴文就差最后一步,信息的转化。

    他就能够完成“三合一”。

    对于物质和能量如何转化为信息,吴文投入了庞大的算力进行推演。

    进度越来越快。

    受“仙体”秘法的启发,吴文最先参悟出的,就是肉身和信息之间的转化。

    在吴文的参悟过程中。

    他发现。

    生命的底层代码:竟然是电解质的“离子编程”系统!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台精密的生物计算机,那么电解质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就是它的“机器语言”。

    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泵和受体则是执行这些代码的“硬件”。

    这套系统控制着从神经信号传递到肌肉收缩、从基因表达到代谢调节的所有关键生理过程。

    —

    钠离子、钾离子流动是神经信号的基础。

    电解质的“二进制”,其实就是离子梯度与电化学信号。

    细胞膜电位,就是生命的“0”和“1”。

    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主要由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少量内漏维持,这就是计算机待机状态。

    动作电位,当神经或肌肉细胞受刺激,钠离子通道瞬间开放,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反转,类似“1”信号,随后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类似“0”信号。

    代码执行速度,神经元每秒可传递一千次动作电位,肌肉细胞则依赖钙离子触发收缩,这就是CPU时钟频率。

    —

    离子泵,是维持“内存”的电源管理。

    钠离子、钾离子-ATP酶,也就是钠钾泵,每消耗1个ATP(生物能量),泵出3个钠离子、泵入2个钾离子,维持细胞内高钾离子、外高钠离子的梯度,

    这就是计算机的电源管理芯片!

    —

    电解质编程的“高级语言”,就是生理功能调控!

    神经计算,是离子流动,是信息传递!

    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触发钙离子内流,促使囊泡释放神经递质。

    就例如肌肉执行,钙离子就是“启动指令”。

    骨骼肌,动作电位→肌钙蛋白结合→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滑动→收缩。

    —

    更深层次的。

    基因表达调控。

    电解质就是作为“表观遗传开关”!

    镁离子是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必需辅因子,缺镁会导致基因复制错误。

    钙离子信号通路,如钙调蛋白,调控数百种基因转录,影响细胞增殖、免疫反应等等。

    ………

    吴文曾深入思索过。

    为何大自然会选择电解质作为生命的底层代码?

    经过吴文的推演分析。

    发现这背后的缘由,其实并不复杂。

    核心就在于其物理可行性。

    离子,作为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带电粒子,天生就具备易于跨膜运输的特性。

    它们能够灵活地穿梭于细胞膜之间,为生命活动搭建起一座座桥梁,让信息与能量得以高效传递。

    从能量效率的角度来看。

    钠离子、钾离子梯度所储存的能量,相较于化学键而言,具有更为迅速的调用能力。

    这就好比一个高效的能源储备库,在需要时能够迅速释放出强大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谈到可扩展性,从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如那拥有质子泵的细菌,到复杂的人类,均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类似的电信号系统。

    这足以证明,电解质作为生命的底层代码,具有极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它能够随着生命的进化而不断演变、升级。

    从而,这就是证明了:

    生命,本质上就是一台“离子编程”的终极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的输入,是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光线的明暗变化、温度的冷热交替、压力的大小波动等,这些刺激会促使离子通道开启,让离子得以进出细胞。

    其运算过程,则是通过电信号在神经元网络中的整合与传递,引发离子梯度的变化,进而实现信息的处理与传递。

    而它的输出,则表现为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激素的分泌与调节、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等一系列行为反馈,这些反馈共同构成了生命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

    ……

    电解质,它不仅仅是生命的底层代码,更是进化过程中精心塑造的最优解!

    它就是一套历经亿万年调试与优化的完美生物电系统!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