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17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居尘猛地干咳了一声,连忙从桌前起身,站到刘侍郎面前,躬身九十度,就差贴地给他趴下,求他千万别告状了。“卑职的意思是,能否将卑职引荐给王尚书,卑职有要事相商?”
--
上一世,瘟疫在商都全面爆发,国库财政出现了困难。
宋觅在危急时刻,未经绥王的同意,私自动用了拨给绥王修建自身豪华陵墓的批款。
众所周知,绥王乃先皇长兄,原是有望继承大宝的人,虽后来失了圣眷,打发给了一个亲王的爵位,但在大梁王朝,树大根深。
而他自从东宫挪位之后,脾气就变得愈发古怪,锱铢必较,为人手段狠辣猖獗,基本没人敢得罪他。
然当时国库只剩这一笔可以流动的大额款项,宋觅实在没有办法。
却致使绥王一直记恨他。
后来北疆发生战乱,宋觅在前线指挥,绥王故意拖延了粮草的供应,对他施以报复,甚至当着众人面,要求他下跪,才肯将众士的粮草归还,幸而……
这一世,居尘提前要求想在户部历练,就是为了通过户部,及时知晓商都的情况。
前世她对此事只略有耳闻,这回,至少,要让他无后顾之忧。
然王执这个榆木脑袋,此前听进去了她尽早谋划的建议,却打算将这世给绥王的拨款,再度扣下来。
是真嫌他上司的命不够硬啊。
居尘不得不连夜去找王执,同他在内阁彻夜长谈,现下户部可以挪动的款项,远不止绥王那一笔,她指出了好几个更为可行的方案。
王执皱眉道:“可绥王健在,何故着急身后之事,修葺陵墓一事,远就不如其他事情急切。你指得这笔给孙太师一帮老臣解甲归田的安置费,比修葺陵墓重要太多。太师们为大梁鞠躬尽瘁,拖延他们的恩赏,难免听了叫人心寒。”
居尘默然片刻,低声道:“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国难当前,王尚书觉得,是孙太师更在乎商都百姓的安危,还是咱们那位绥王殿下?”
王执陷入了沉默,不得不认可居尘的考量。
好在,最后预拨的这一笔赈灾款,宋觅并没有用上,他带领着朝廷派遣的军队,及时遏制了疫情的传播。
这一世,商都百姓安稳度过一劫,近乎无人伤亡。
--
另一厢,蓬山王协调各方,做好防护,百忙之中,抽空询问袁峥为何来得如此及时。
袁峥:“臣原就在扬州一带清剿水匪,同尘……凤阁的李典记,一直有书信往来。”
他只顾着如实相告,并没有注意到桌前的男人,脸色微沉。
“李典记今年刚升了女官,前不久臣给她送去贺礼道喜,她在回信中,提到她近日在帮户部做事,同臣说了商都涝灾一事,还在信中担忧可能会出现瘟疫。”
宋觅眸色一凛,“她同你说可能会出现瘟疫?”
袁峥顿了顿,抱拳解释:“小丫头初入凤阁,头一回协理六部,不懂朝政,只能边看边学。在帮忙梳理账目时,她翻阅了不少以往户部赈灾的档案,发现每逢黄河决口,洪灾之后,时有疫情出现。她心里担心,就在信里同臣唠了一嘴,并非蓄意信口雌黄,制造恐慌。”
宋觅发现她这一番想法,倒是与他不谋而合。
只是,怎么不见她同他唠一嘴呢。
袁峥笑了笑,“后来她再发信来,催促臣赶紧将那些水匪拿下,也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