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穷得旗鼓相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吕布也把刚到手还没捂热乎的五十块钱递过来。

    “还有吗,身上的都拿出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打劫的多了,苏超已经学到了打劫的精髓。

    这就叫久病成医。

    “要多少啊?”

    郭晓冬很为难,他和苏超其实没有多深的交情。

    但是经过短暂的一天相处。

    从主动搭讪李彧为他们三个争取到进组机会,到剧组里和李宝田、王钢谈笑风生,苏超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根本不怀疑苏超是想要骗他的钱。

    只担心穷困潦倒的自己帮不上忙。

    “都拿出来,你们也不想我因为没有暂住证而被送去劳改吧?”

    苏超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九十年代,一直到零三年,暂住证都是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东西。

    “我这里一共……有两百,全都在这里了。”

    郭晓冬松了口气,他如果没记错的话,暂住证现在是一个月二十块钱,一年两百四,加上工本费八块,一共也不到两百五。

    “都拿来,吕布,你还有没有?”

    苏超现在是一点本钱都没有,而作为重生者和上辈子混了十来年的江湖老油条,必然要走点不寻常路。

    所以,那就借钱吧!

    借钱和骗钱有什么区别呢,贾彰科说,借钱就是骗朋友的钱。

    “我就一百多了,还得吃饭……”

    吕布嘴上这么说,但还是老老实实的脱掉鞋,从鞋垫下边拿出了余粮。

    “啧啧,咱们仨真是穷得旗鼓相当啊……”

    苏超自己现在有七十多块钱,郭晓冬二百五,吕布一百五,零头他都没拿。

    加一起都没凑够五百块钱。

    郭晓冬和吕布都羞愧的低下头。

    “I have a plan……这你们都听不懂?”苏超叹了口气,说道:“我打算搞个艺考培训班!”

    “啊?!”

    俩人傻愣愣的看着苏超,像是在看一只沙雕。

    “我去年考了,没考上,今年也考了,还是没考上,你要是去考的话,确实该多做一些准备。”

    郭晓冬的大脑优化了他的听力。

    他把苏超的话理解为苏超要去上个培训班。

    培训班这东西对艺考来说还真管用。

    就是价格太贵,郭晓冬连续两年落榜,都没能力去上个培训班。

    “我的意思是,我要办个培训班,给别人上课!”

    苏超一字一句,表达的特别清晰。

    他又把这哥俩给干沉默了。

    吕布张张嘴,很想说要不你还是把钱还给我们算了。

    但是他不敢,他怕挨揍。

    “现在,我来简单的说一下我的计划,然后给你们分配任务。”

    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人手,只能用一下这两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二傻子了。

    郭晓冬和吕布对望一眼,打算听听苏超怎么胡扯。

    “首先,咱们凑的这个钱,我要拿去注册一下我的词曲版权,然后……”

    苏超不可能拿这几百块钱去办培训班。

    “你还会写歌?”

    郭晓冬的眼神一下子就清澈起来。

    他不由得回想起苏超在剧组和李宝田、王钢谈笑风生的场景,心里狠狠地唾弃了自己一下,这么牛逼的人怎么可能是傻子呢。

    “会亿点点。”

    苏超觉得,做人还是要低调一些。

    “我在歌厅看那些驻唱的,也有唱自己的原创,基本上都不花这个钱。”

    吕布弱弱地提醒说道。

    “那能一样吗,他们那些破歌根本没人愿意抄,我这个可是注定了要火的。”

    《再见》是张振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每到毕业季的时候,这首歌就成了网络上的催泪神曲。

    郭晓冬和吕布没有眼泪,他们两个满头都是冷汗。

    “弄好了之后,我得找个地方唱歌,吕布你去和你干活歌厅的经理说,你发现有个帅哥唱歌贼好听,而且唱的是一首你从来没听过的歌……”

    苏超临时制定计划。

    “……”

    俩人这辈子可能都没有今天无言以对的次数多。

    “为什么不直接去歌厅应聘呢,我看他们都是……”

    吕布擦了擦汗,坦诚自己认知方面的不足。

    “这不是废话吗,自己送上门的哪有亲自去请的值钱,我对我这首歌特别有信心,尤其是现在放暑假,正是学生们最活跃的时候。”

    苏超不是没想过去找唱片公司。

    奈何,音乐圈有个概念叫“94新生代”。

    93到94这两年内地引入签约制,各地狼烟四起,一大批唱片公司带着各自的签约歌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

    仅1994年,内地歌坛就有上百张签约歌手的新唱片面世。

    《小芳》《笑脸》《摇太阳》《爱情鸟》《大花轿》《梦里水乡》《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你在他乡还好吗》《牵挂你的人是我》……

    天天金曲不绝于耳。

    可以说,94年是内地歌坛造星运动最狂热的一年,从唱片公司到歌手,到歌曲作者,再到歌迷,都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疯狂之中。

    然而好景不长,这场一哄而上的签约潮,在第二年就暴露出了各种问题。

    如果说94年是万马奔腾的签约年,那么95年就是绚烂归于平淡的解约年。

    各大公司都在忙着和旗下歌手撕逼打官司,谁特么有兴趣签新手啊。

    今年唱片公司不签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