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回到修理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中212的点火线圈更换次数最多,竟然有22次。

    “车间这个月来修车的还挺多?”陈露阳有些诧异。

    “那可真不少。”陆局拿过李河记录的修车登记本,一页页给陈露阳翻看。

    “咱们之前上过报纸,又在西客站这么个显眼的地方,平时这街道上车来车往的本来就多。”

    “再加上那些老国营厂修车排队长,有些车送到咱们这碰碰运气。”

    陆局憨厚一笑:“反正修完了咱们给他们开发票,他们回去报销都一样。”

    陈露阳一边听,一边翻看这修车登记本。

    还真别说,

    汽车维护修理中心生意真不错,光是9月份就修了70多辆车。

    除了20多辆是省机械厂的小汽车以外,

    出租车公司送来了20多辆、运输车队送了10辆、外贸部旧卡车送了3辆,公务用车送了20多辆,其余的还有一些邮政临时来修的车。

    陆局在旁边解释道:“咱们现在每天接车辆大概是2-4辆,”

    “上个月修了七十多辆车,一共挣了八百来块。”

    “但是扣完材料、水电、大家伙的吃喝还有零星耗材,现在账面上还剩下一百八十多块钱。”

    陈露阳一笔笔认真看着手中的账本。

    说实话,小200块钱的利润对于一个新成立的修理维护中心来说,虽然不算是一个好成绩,但总归也没有那么坏。

    毕竟现在工人的工资,是省机械厂发。

    如果没有厂里给大家做后盾,这800块钱不够给大家开工资的。

    “我看看你们做的零件。”陈露阳放下账本,转身走向机床。

    墙边一字排开的三张操作台,每张都铺着油布和旧报纸。

    陆局指着墙边的一个架子,道:“这个架子是咱们的“标准件柜”,里面放着的都是咱们自制的通用件。”

    一边介绍,陆局一边从架子旁拿出了一个“通用件更换使用登记表”。

    “每次修完车,小左都把通用件按编号分类,统一放入“标准件柜”,并贴有标签……小陈主任,你看这个架子上都是磨好的金属垫圈,是专门用来适配212离合器的。”

    陈露阳捻起一个垫圈看了看,边缘还残留着焊接的痕迹。

    他吹了口气,问:“磨过几遍?”

    “砂轮机三道,再手工锉一次。”左琢坐在后头的角落,把一块金属件夹在虎钳上,抬头笑着说,

    “这些都是生海森拿来的不合格铜板,别人嫌太薄,我们拿回来切片打磨,切一片能出三个垫圈……手都快磨没皮了。”

    陈露阳轻轻皱皱眉,没有回答。

    而是回头看着操作台上正在组装的“改装喷油嘴”。

    这些“改装喷油嘴”是用两种型号的旧喷嘴外壳重新切割、再焊接成统一接口的。

    接口处锃亮,焊点打得很细,

    陈露阳拿起来一晃,还能听见里头液流通道被打通后发出的轻微回响。

    “这些能用?”他看向张国强

    “测试过了。”张国强点点头,“装在121上试跑了两圈,火力还挺匀,就是比原厂的稍微费点油,但总比修不了强。”

    “还有这些毛坯,是准备改成减震器接头的。”

    张国强解释道:

    “这个是拿废旧农机上的连杆锯下来的,尺寸很凑巧,我们试着给它打成通用接头,这样121和压倒西风的小卡能一起用。”

    ……

    陈露阳手里握着那个垫圈,站在一堆半旧半新的零件中间。

    这里没有一块料是新材料,连桌脚下踩的都是旧轮胎裁成的防滑垫。

    但就是这么个破破烂烂的小车间,硬是靠着这群人一锤一锉地,把不能修的车给修好了。

    “陆局、张叔,你们辛苦了。”陈露阳感慨的重重叹了一口气。

    之前他还在怀疑张国强他们要如何才能修车,可是直到今天一看,他才知道原来这些人竟然在背后默默付出这么多。

    陆局在旁边笑呵呵的给陈露阳打气:

    “小陈主任,咱们剩的钱虽然不多,但要是能攒三个月,就够买一台磨床机,就能自己磨垫圈了。”

    陈露阳摇摇头。

    “咱们加一块还不到10个人,大家又要修车又要磨零件,工作量太大,也不是长久之计。”

    他望了望墙上大黑板上的高耗损件频率表,

    “修理中心是修车的,不是造配件的。”

    “想要把修理中心开下去,光靠改旧零件不是办法。还是得定标准,画图纸,出设计、出思路、出数据,别人来生产,这才是正经路数。”

    画图纸?

    一听到这三个字,张国强和几个师傅有点挠头了。

    他们这些人,天天跟零件打交道。

    车一开进厂,哪出毛病,听声音、摸抖动,基本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但你要是让他们像曹青杭和小吴那些工程师一样画图纸,他们可就不在行了。

    “小陈主任……”陆局看出气氛一紧,替他们缓了口气。

    “像经验图纸,我们大家能画。哪儿大概多长、配哪个孔,锉哪边,焊哪边——这些都能凭经验画出来。但你要说工业制图,那就够呛了。”

    工业制图不是手绘草图,不是画个轮廓标个尺寸就完事儿了。

    不仅要有统一的制图语言和标准化格式,还要考虑零件的受力分析、形变计算、规范结构尺寸、公差配合、材料标注等等方面,需要表达出复杂结构件的精密数据。

    一块小小的垫圈,在张国强他们手里半小时就能磨出个能用的来。

    但如果要“画”出来,让别人按图生产,那估计一整天都画不出来。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把这些经验图纸送回省机械厂,让厂里的工程师画图纸,顺便造一批零件运回来。

    但是这些标准件现在还处在“打样验证”阶段,很多尺寸、接口在做好之后还需要不断微调。

    用厂里的大设备做,既不合算,也太大张旗鼓了。

    要是可以的话,

    最好是能够在片儿城先找个小作坊,按照图纸内容磨出一套模子试装。

    等以后规模大了再集中生产。

    “图纸的问题我去解决。”陈露阳沉吟一下。

    “你们先把经验图纸画出来,能标注尺寸的尽量标清楚。”

    “接口配合点、孔距、对接口的型号都画出来。其余的我回学校找人帮忙。”

章节目录